一个早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毛陈中心卫生院住院部的电话铃声响起:“喂,您好!……”放下电话,护士陈梦马上安排起来,“准备一间单独病房,马上要收治一名主动脉夹层术后的老年患者。”
不一会,家属推着轮椅乘电梯上来了,患者没精打采地坐在轮椅上,脸色苍白,胸腹部绑着宽50cm左右的束缚带,右臂肘窝处留置着PICC中心静脉置管,纱布上还渗着鲜血。通过和家属多次沟通得知,患者因为年纪大,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血糖也控制不好,忽高忽低,伤口反复感染,无法愈合。辗转多家医院,最后到毛陈中心卫生院,以临终关怀收治入院。
以前,毛陈中心卫生院可是没有能力收治这样的病人,也没有多少危重病人敢到卫生院就诊的。卫生院只满足于收治感冒、发烧一类的普通患者,病房里常年没有几个病人,医务人员也是人浮于事。但是近几年来,毛陈中心卫生院每年都会收治几位这样的临终关怀患者,有的会住上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直到生命结束。为了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良好的护理,护士们认真学习各项平时基层很少使用的护理操作,如导尿术、吸痰术等,每次遇到棘手的问题,就积极向上级医疗单位专家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精准操作,不出差错,力争减轻病人痛苦,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好评。
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毛陈中心卫生院药品实行网络统一采购,销售公司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长期需要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及周围的老百姓更愿意到卫生院就诊购买药品。服务内容也从以往单纯的诊疗扩大到医疗保健、公共卫生及临终关怀服务,来门诊就诊的患者也从寥寥无几到日均100人左右,人才配备及诊疗设施上有了较大改变,增加的编制岗位吸引了很多优秀的医疗技术骨干。这一切都得益于卫生院开展的“四化”医院建设。
卫生院努力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注重人文关怀。从开始的病房只有电风扇,到现在每间病房都配备了空调、电视、厕所、淋浴房。医院还配备了食堂,安排专人为行动不便、没有子女照顾的病人送餐。在医院就诊、治疗的各服务窗口设置了专门的老年人窗口,为不会智能化操作的老人提供便捷服务。
卫生院以医共体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水平。选送多名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新技术、新理念,补短板,强技术。现在毛陈中心卫生院护士对最新的PICC中心静脉置管护理都能熟悉掌握,不再因为看到带有“新技术,新仪器”回来的患者“举步维艰,心尖儿颤”了。卫生院与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医共体,享有和城区大医院“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便捷,更有“技术输出和管理输出”的支持,卫生院医务人员能全程参与病人的疾病治疗,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方法解决患者的不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让卫生院有实力留住就诊患者,更能接得住转诊回来的患者,解了患者燃眉之急。
几个月前,丁锐医生接诊了一位因胸痛前来就诊的患者,丁锐医生立即给患者做心电图,接着用手机拍下患者的心电图报告给市一医院的胸痛中心微信平台,平台的值班主任医师在第一时间回复了胸痛类型、级别及救治方案,患者很快转院并得到了更好的医疗技术救治。像这种病情较重,需要立即转诊的患者,两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就会飞速运转起来,在极短时间内将患者送到上级医院,走绿色通道进入病房,及时得到救治。这不仅是患者信息的对接,更是生命线的连接,大大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
而历经疫情的洗礼,毛陈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变得更加勇敢更加从容,穿着防护服穿梭在星空下,辗转在人海中,核酸采集任务就经历了严冬,跨过了炎夏,并同步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任务,最后被评为新冠疫苗达标单位。
毛陈中心医院卫生院仍坚持继续保持防治结合的管理模式,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防死守的同时,公卫科医务人员完成了2021年所管辖区内居民每季度的免费健康体检,每年一次的妇女“两癌”筛查和每月一次的健康宣讲,还定期开展慢病随访工作,上门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加强了儿童预防接种等工作。
通过一系列的持续化跟踪管理,现在到卫生院就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较以前明显减少,实现预防和医治得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