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诊更便利

“我这手术真是做得太好了,之前痛得无法走路,现在在卫生院就做了手术,既方便又省钱,谢谢你们了。”10月27日, 一位患者将一面写着“治好我的大腿多年疼痛”10个鎏金大字的锦旗送到西河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手里,情真意切表达着他对手术医生及住院部医护人员的感谢。

今年8月, 60多岁的患者杨先生因右侧髋部反复疼痛,伴下肢活动受限1年,送到卫生院住院治疗,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右侧股骨头坏死。手术方案讨论后为其实施了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恢复良好。

27日,杨先生再次到卫生院,将锦旗送给住院部医护人员以示感谢,感谢医护人员让他摆脱了疼痛之苦,让他行走自如。在医共体上级医院帮扶下,西河镇卫生院首例髋关节置换手术圆满成功。

“以前市县大医院容不下那么多病人,患者又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来,现在实行医共体,乡镇卫生院又忙碌起来了。”西河镇卫生院院长刘峰对近年来的医共体改革成效感触颇深。

近年来,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不足,不少乡镇卫生院收不抵支,日渐凋敝,而市县医院则优质资源集中,人满为患。西河镇卫生院副院长周能凡说,由于医疗资源不均衡,患者对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不信任,有个“头疼脑热”也挤到大医院就诊,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吃不了”,而乡镇卫生院却“人丁稀少吃不饱”。

为改变这一现状,方便群众看病,西河镇卫生院于2016年开始探索医疗共同体建设,推动城区医院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管理、设备、人才等多方位帮扶,乡镇卫生院也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病房条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模式。这不仅提高了基层卫生院就诊量,也使大医院可以腾出病房、医生更好救治危重病人和疑难杂症病人。

由于在县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相对乡镇卫生院要低,因此在乡镇卫生院就诊,患者不仅可以减少跑腿奔波,也可提高医疗报销比例,降低就医负担,现在主动选择在“家门口”卫生院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