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党员】扎根基层的公仆情怀——记卧龙乡长湖总支干部王平

“我是党的干部,农民的儿子,我要时刻对党忠诚、为群众办实事”。这是卧龙乡长湖总支干部王平经常说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作近三十年,始终以一颗对党和群众的赤诚之心,奉献之心,服务之心,务实之心,毫无懈怠地践行着自己的誓言,长年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奋斗在农村,展示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高风亮节和无怨无悔、服务群众的高尚情怀,他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连续多年被乡党委授予优秀党员和突出个人。

与村民交朋友

王平在工作中坚定的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总支工作,经常要下村指导工作,他下村跟别人下村不一样,别人下村一般在村委会办公室安排完工作就离开,他下队到村里,先安排工作,安排完工作,有事没事就到村民家坐坐,与村民交朋友,聊聊家长、讲讲政策。1997年3月,王平在卧龙乡联益村驻村,得知村民梁某承包集体鱼池三年,没有向村里交一分钱承包款同,王平正好去过两次梁某家里,轻车熟路地找到梁某了解情况,得知是对村里有意见拖延着没有交,弄明白原因后又多次单独上门与之交心谈心、耐心解释,终于解开了梁某的心结,梁某答应分月分批缴纳承包款,承诺年底前全部交清余款。到年底,终于全部交清。梁某逢人就说“驻队的王主任没有一点架子,多次到我鱼池上来看望,帮我出主意想办法。我拖着不交承包款,他不像别人那样责怪我,而是跟我交朋友、讲道理,像这样的干部,真的是党的好干部啊!”

想群众这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2011年, 卧龙乡长征村支部书记辞职去外地打工,村班子一度处于瘫痪状态,上经组织委派王平担任长征村支部书记,当时,长征村基础条件非常差,班子间也不团结,典型的后进村,上任之初,王平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样能帮村民做点实事,他逐一走访村里党员、老干部和群众,得知大家最迫切的愿望就是修通通湾路,因为原有的通湾路是土路,年久失修,沟沟坎坎,高低不平,如遇下雨,就更加泥泞难行。事是好事,可是修路的钱从哪里来呢?面对资金困难,王平没有低头服输,他冷静认真分析情况,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取得村民的支持,争取到村里一些名人大户对修路的一部分资金赞助,接着,他又把长征村府澴河外滩的土地大面积流转出去,将收到的承包款全部用于修路,又积极向乡党委政府争取到部分项目建设资金,要想富,先修路,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修建了一条七千米长的水泥路,村民出行方便了,大家种的农作物和家禽到城里售卖也方便得多,村民腰包也鼓起来了,觉悟也渐渐提高了,对村里工作也更支持了。他在村里主持工作期间,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头。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常常亲自带着村里两委干部一户一户做工作,耐心做通群众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就再次,再次不行就第三次。很多村民被他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感动,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

只有大家,没有小家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王平长期在总支工作,周末加班加点是常事,家里两个孩子的家长会,王平一次也没参加,王平的爱人没有稳定工作,十多年来一直以卖菜为生,每天凌晨四五点钟起来,到批发市场拿菜卖,末了,还要回家照顾两个孩子一日三餐,而王平平时工作比较忙,不能按正常上下班时间回家,有时村里突发急事,就得牺牲休息时间去处理,家里完全顾不上。那是2014年一个寒冷的冬天,晚上9点多,王平正在辅导孩子作业,突然接到长湖村一名干部打来电话,说村里有两帮人正准备斗殴,情况十分紧急,希望乡里派人过来帮忙处理。得知消息,他马上跟上级领导和乡派出所作了情况汇报,然后骑着破旧的摩托车迅速赶到村里,原来是本村村民跟外地群众发生争执,因双方都不肯相让,导致要斗殴,经过几个小时耐心做双方思想工作,终于达成和解,避免了安全隐患,处理完回到家,已经到了晚上十二点,王平担心事情没有处理完,后续会有麻烦,又花了近两个月时间走访双方,耐心细致做工作,终于平息了一场争斗。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他就是这么一个工作狂人,在工作与亲情面前,身为党员的他选择了工作。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王平始终保持本色做人做事,即诚实做人,老实做事。对待同志,坦率真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用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用积极向前的工作热情,诠释着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