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能级提升 加速跨越崛起 --孝感主城“三区”人口跨入百万的观察与思考

 

在孝感区域发展布局中,主城崛起是重中之重。要强化主城担当,吸引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向主城集聚;提高大城素养,提升主城首位度;拓展城市外延,完善功能、赓续文脉。

人口迈上百万能级,将加速一个城市的发展步伐,主城崛起正当其时。要强化“三资一促”做总量,强化“六个发展”保质量,强化多元保障提速度,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夯实经济大底盘。

站在人口百万的关键节点,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让主城能级更高、功能更强、服务更优,指明了加力的方向。要加快推进主城崛起,推动区域发展布局成势见效。

   “十四五”开局,市委市政府谋划孝感区域发展布局,主城崛起是重中之重,主城担当正逢其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11月1日零时,孝南区(含市直高新区、临空区)常住人口98.85万人,渐入百万关口,与2010年相比增加8.05万人。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其规模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跻身百万人口城市,是迈入大城市的重要标志,意味着主城在提升城市能级的同时,正迎来加速崛起的新机遇。

   “对接省、市区域发展布局,抢抓市区一体发展最好时机,勇当‘主城崛起’主力军,争当‘孝汉同城’排头兵,加快建成市域经济核心增长极。”孝南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的一番话道出了人们的心声。我们要坚持“六个发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把孝感区域发展布局一步一步变成现实的发展成果。

       (一)人口增长渐成趋势

  “通过孝感日报网上直播招聘会,我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曾在广东深圳打工的李霞,今年初在孝感城区找到新工作。她还在老澴河边购买了房子,把一家人从农村接了出来。

  李霞的经历,在孝感城区“新市民”中很有代表性。

 目前,我国已经处于人口红利下行期,人口出生率呈整体下降趋势。“与2010年相比,主城区2020年0-14岁少儿人口数量增加了3.47万人,不到新增人口的一半。”区统计局局长魏强华分析道,“人口流入,是孝南常住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不仅人口规模,城镇化率的提升也表明,主城已成为真正意义的大城市。

        从人口流动趋势看,主城区近10年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比重由96.03%上升到102.29%,而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64.12%上升为75.11%,位居全市第一,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是人口迁徙的逻辑。近年来,随着产业由东向西转移,包括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孝感不少企业中,外地员工的人数甚至已经超过本地。维达纸业(孝感)有限公司中,外地员工占比为54%;中顺洁柔(湖北)纸业有限公司中,外地员工达到了57%。在华工高理、三江航天、汉孝产业园等高新区、临空区的园区企业中,武汉、孝感两地通勤的员工已越来越多。

        公共设施的变化,也使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选择,正在慢慢转变。

        近年来,主城“三区”全力推进共融、共建、共享,加快市区一体、孝汉同城、城乡融合发展。老澴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顺利完工、二期工程顺利启动,城站路地下空间一期建成运营,101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铺开,主城区环境日新月异。

        孝感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像李霞这样选择家门口就业的越来越多。

        孝感主城区跻身百万人口城市,不仅是人口规模的变化,其裂变将产生更大的溢出效应。

        据有关专家分析,未来人口向大城市、超大城市集聚将会是一个长期趋势。大城市壮大、小城市收缩的分化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一个明显变化是,我国城镇化率2019年突破60%后,进入二次城镇化阶段,相比一次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由乡到城的流动,二次城镇化是城市之间的流动,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大都市集聚。

        未来的孝感主城,更值得期待。

        (二)从人口增长看城市竞争力

        人才和人口的涌入,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表示,从世界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开放程度越高、外来人口越多的城市,也是最具活力的城市。

        由于产业和人口高度集中,规模经济优势强,集聚效应明显,主城“三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经济跨越发展——

        2020年,主城“三区”经济总量达到400多亿元。其中,孝南区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300.38亿元,接近主城区的四分之三。孝南区规上工业总产值248.45亿元,占三分之二。

        去年,孝南区新开工20个纸品卫品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由河北新发地集团投资的华中农产品国际冷链交易中心将在毛陈打造出千亿级产业新城,助力孝感及湖北农产品实现“买全鄂、卖全国”;麦当劳(中国)携泰森、宾堡、新夏晖、紫丹四大供应商入驻汉孝产业园,投资15亿元打造麦当劳湖北供应链智慧产业园。

        产业转型升级——

        孝南纸业,历届区委、区政府接力发展20余年,传统生活用纸产能、产值、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千芝雅、欣柔等,开拓市场前景更广阔的卫生护理用品,打造“中国卫生用品之都”。今年一季度,纸卫品产业同比增长203.8%。

        市高新区围绕汽车零部件、光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引入一批强链补链项目。总投资6.57亿元的勤美汽车刹车系统项目正在安装第二条生产线。项目包保秘书表示:“这是延长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强链补链项目,将填补了我市没有汽车金属铸件生产企业的空白。”

        城市能级提升——

        澴川、远大、黄香路3所学校建成招生,南城、鲁铺、挂口3所学校主体完工,市高新区实验小学将在今秋开始招生;市一医院和中医院改造、18个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区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基本完工;老城区雨污分流综合整治、背街小巷综合治理等,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主城“三区”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清、减、降”专项行动,多措并举减材料,一事联办减环节,承诺事项减时限,跨域通办减跑动;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推进13项重点改革事项尽快形成在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人口迈上百万能级,将加速一个城市的发展步伐,未来三、五年时间会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主城崛起正当其时。

      (三)激发活力强化主城担当

        站在人口百万的关键节点,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为主城能级更高、功能更强、服务更优,指明了加力的方向。

        顺应能级提升,关键在“业”。产业和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今年一季度,纸卫品、食品、新材料、建筑建材四大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企业总产值七成以上。7月20日上午,中顺洁柔(湖北)纸业有限公司二期项目8号纸机顺利开机,至此,该公司二期项目全面投产,年产能达到20万吨。

        纸业独秀不是春,百业同兴春满园。食品产业强势发力,7月18日,首衡城·华中国际食品产业新城正式揭牌。新材料蓄势勃发,一二季度,易生新材料迎来爆发式增长,产值同比翻番。

        7月24日,计划投资120亿元的华港(空港)国际产业园项目落户临空,而佳兆业空港科技城经过3年建设,签约意向科技型企业客户30余家;时隔3天,申通(孝感)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改扩建项目开工;美珈职业学院项目,已完成投资超7亿元……瞄准高新制造、临空物流、商务中心、临空综合服务等产业,临空区产业的集聚力愈发增强。

        坚定不移依托制造业,延伸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强化“三资一促”做总量,强化“六个发展”保质量,强化多元保障提速度,主城崛起的步子会更稳健。

        放大能级效应,关键在“融”。“依托城市群发展县域经济非常重要。”主城“三区”发挥比较优势,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单凭一己之力将非常困难。中国最强县级市昆山便是最好的例证。依托毗邻上海的地缘优势,昆山较早实现了与上海大都市交通的无缝接轨,从而水到渠成地承接了上海的产业外溢,奠定了腾飞的基石。仅孝南,目前三分之一的规模企业来自武汉,这是非常好的基础,说明主城“三区”完全有能力借助武汉城市圈同心筑梦,同城共进。就在7月23日,爽露爽米酒作为武汉城市圈区域协同发展的代表企业,参加武汉名优创新产品(宁波)展销会。

        加快能级跨越,关键在“干”。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推进“主城崛起”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通过健全完善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互通互认、项目协同、松绑减负、问题解决等十余项机制,加快主城“三区”一体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主城综合实力。每季度召开一次主城“三区”联席会议,每月进行一次工作对接,研究解决具体事宜;一体招商引进,促进产业互补、协同配套、错位发展。

        彰显能级特色,关键在“美”。大城要有大城的素养,大城要有大城的气质。人口规模的增长,城市的气质也必须跟上。大力推进“五城同创”,建设“天蓝、地绿、街净、路畅、水清、城美、人和”的新孝感,大力提升干部的专业素养,强化规划、标准、功能、服务意识,提升主城首位度。

        弄潮儿向涛头立!主城崛起勇立经济潮头,一幅波澜壮阔的区域发展画卷正在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