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镇道路的拓宽刷黑,到村容村貌的改变,再到一年一度游人如织的桃花节,孝南区杨店镇,这个相传大文豪苏东坡曾路过此地,写下“桃花香远驿 蔓草乱斜阳”的乡间小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城里人向往的“桃花源”。
7月21日下午,在杨店镇的卓尔·桃花驿小镇景区,卓尔小镇农业项目负责人张保磊介绍,卓尔·桃花驿小镇项目2015年正式启动,2016年开始建设,项目建设初衷,就是希望能搭建各种平台,吸引外面不同行业的新“村民”进来,与原住老村民相互融合,让老村民的生活发生改变,让农村焕发生机,让乡村振兴具有更加丰富的现实意义。
卓尔·桃花驿小镇在建设过程中, 流转了杨店镇解放社区自古墩、周家楼、张家湾、蔡陈湾等六个村组农户及园艺场的部分土地,土地流转费是每三年递增一次。张保磊说,在就业用工方面,百分之八十的岗位,都是留给了当地人,长期固定在小镇景区从事保安,保洁、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的员工,就有30多位,季节性临时用工就更多了,提供工作岗位,让农民增收是一方面,更大的变化是来自老一代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服务意识的提升。
杨店的传统产业是桃子,但是之前农户们种桃,收桃胶都是抓产量,轻质量,“看相”不好,卓尔·桃花驿小镇的建设,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村民们在与游客打交道,售卖农产品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好品质能“卖个好价钱”,“态度好”能销售更多的农产品,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引导着他们更加注意言行举止,提升自身素质和思想认知。
“这几年,方方面面多亏了他们的照应,” 说到卓尔小镇农旅项目建设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家在景区的刘小凤老人最有体会,今年73岁的她,大儿子之前在外地做厨师,后来因轻度中风不能再做厨师,应聘了景区保安。51岁的儿子当保安已经五、六年了,一个月有2600多元,媳妇在客房服务部上班,一个月有2300多元。孙建成平时有空还在景区附近打零工,遇到桃树出胶,老人每天起早去采桃胶,往年一个夏天可采桃胶200斤左右,今年雨水大,桃胶少些。采回来的桃胶剔除杂质,晒干分类装袋,在每年桃花节前后,卖给前来观光的游客,品质上乘的桃胶最高可卖80元一斤。老人家里的土地都纳入了土地流转,去年10多亩地有4200多元的收益。
子女能在家门口就业,老伴能家附近打零工,土地流转费逐年递增,每年桃花节,还能售卖桃胶等农产品,刘小凤老人一家的生活,因为这个特色农旅小镇的入驻,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她们的变化,也是卓尔小镇附近从事传统农业耕作的农户们的缩影。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因素,只有把人“盘”活了,才能真正为乡村注入活力,给村民的日子带来希望和改变,张保磊说。农业+文创+旅游是卓尔·桃花驿小镇的产业代表之一,让人们在小镇的文旅综合体内,从慕名而来的观光游客,变为候鸟式的居民,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这也是特色农旅小镇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据了解,入驻卓尔·桃花驿小镇的奥特莱斯购物广场将今年九月份开业,到时候又将给小镇周围的居民带来怎样的新机遇和新变化呢?
IMGL8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