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敦 五(1894-1928)
1928年6月5日,一个遍体鳞伤的年轻 “犯人”被一大群荷枪实弹的反动军警押送着,向孝感城北门外刑场走去。他神情自若,昂首挺胸,沿途高呼“打倒蒋介石!” “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敌人惊恐万状,忙用毛巾堵住其口,快速押入刑场。随着罪恶的枪响,这位坚强的年轻人倒在血泊之中。
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龙店区农协主要负责人、孝感县农民协会巡视员胡敦五。牺牲时,年仅34岁。
探求真理,救国救民
胡敦五,名庸伦,号秉彝。1894年8月13日出生在湖北省孝感县毛陈渡碧公台村一个贫寒的书香之家。父亲胡勋如是一个忠厚老实的教师,母亲是一位贤慧的家庭妇女。全家主要靠父亲的微薄薪水和母亲种田为生。一家人啼饥号寒,不得温饱。幼小的敦五深感农家的困苦,穷人的艰难。
胡敦五从小聪明伶俐,记忆过人,深受长辈喜爱,父母亲和亲属们全把“光宗耀祖,振兴家业”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因此,在他8岁时,塾师伯父胡展如便带他随身就读。他酷爱学习,文才出众,190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孝感高等小学堂,学习期间。他除必读经书外,还认真阅读了《纲签易知录》《古文观止》《战国策》等典籍,课余时间还博览群书,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籍,还搜集屈原、岳飞、文天祥以及郑成功的动人故事,废寝忘食地阅读。广泛的学习兴趣,不仅使他学业上进步很快,而且也使他从中明白“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在他脑海中萦回着“爱国兴邦”“尽忠报国”的志愿。他除学习外,每逢节假日便回家帮助家里和乡人从事田间劳动,以劳动为荣。当同学们提及此事时,他坦然说道:“读书不从事劳动,日后社会上又多了一个有知识的游民,增加一个剥削者。”劳动,培养了他朴素的阶级觉悟,增强了同劳动人民的血肉联系,也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1910年,胡敦五考入孝感县师范专习班深造。他来到孝感城关,耳闻目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丧权辱国,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土豪地主巧取豪夺,劳苦人民任人宰割,深感人世之不平。他沉默、他苦闷,心想:“怎样才能改变穷人受压迫、遭剥削的穷苦命运呢?”为了找到答案,他埋首于古书之中,可是越看越糊涂,越看越找不出个“究竟”。
1911年辛亥革命,胡敦五深受鼓舞,毅然冲出“古书”的禁锢,时常和自己要好的热血朋友一起,共同讨论和研究国事。强烈的民族感、责任心使他变得激动了。每当同伙伴们谈论国事,他总是振聋发聩地说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忧国之士岂能枉秉七尺之躯,空怀爱国之心;吾当多学技艺,救国救民;摒弃‘古董’,立志‘革新’。”
一天,他与几个同学去小东门外丁永隆书店买书,只见龙店讼棍谢月坪正在竭力宣扬他诉讼之能事。胡敦五听到家乡父老又受其害,怒不可遏,虎目圆睁,猛冲过去,“叭叭”两耳光,直打得谢月坪眼冒金星,当他还未清醒之时,同学们齐声喊打,谢月坪如过街老鼠,抱头窜匿。事后,同学们问他“你为何这么大胆?”他爽朗地笑道:“这帮东西,欺软怕硬,不打不知厉害。”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北洋军阀统治更为残暴。军阀混战和苛捐杂税,使得中国人民痛苦日深。
1913年,胡敦五从师范专习班结业了,他为了启发劳苦群众的阶级觉悟,培育一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以利改变国家贫弱,人民疾苦的现状,走上了教书的道路。
胡敦五在家乡教书,一改过去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试行启发教育,注重理解记忆,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不仅传授知识,而且重在教育学生做人。“我们是炎黄子孙,应以爱国爱民为本,切不可做出卖民族之小人。”胡敦五的谆谆告诫,言激情切,学生听了,心胸激荡。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取义成仁,郑成功收复台湾……一个个英雄故事,胡敦五侃侃而谈,时而声泪俱下,时而慷慨悲歌,时而兴高彩烈,学生心中,渐渐播下了爱国火种。胡敦五对学生政治上积极引导,生活上热情关怀,态度上平易近人,深得学生爱戴。学生们时常围在他身边,向他请教,同他谈心。胡敦五成了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样,他的名声,远近皆知。
1914年秋,军阀朱兆雄带兵来龙店东山头敲诈农民,抓丁派款,胡敦五义愤填膺,厉声呵斥道,“你们凭什么要给农民加捐派款?”朱兆雄一看,是一教书先生,并毫不在意地说道:
“你管得着吗?”
“你们敲诈乡民,我怎么不能说?”
“哪来狂徒,竟敢在我面前胡言乱语。”
“你们搜刮民脂民膏,该当何罪?”
“该当何罪,老子今天就判你的罪,给我拿下,送往县衙,以抗捐赖税论处。”
朱兆雄一声令下,众匪徒立即张牙舞爪地向胡敦五扑来。学生和家长深为他的安全担忧,都围了过来,一面向朱兆雄求情,一面派人拦住众匪徒,将胡敦五推回塾馆。朱兆雄见众人出面求情,也不深作追究,只是口中叫道:“看在众人的面上,今天算我便宜了你。”
胡敦五回到塾馆,心中直翻滚:“为什么朱兆雄蛮不讲理、橫行霸道?只因为他手中有枪嘛!”
胡敦五勇斗军阀,当地土豪劣绅闻讯,深感他在此教书是一大隐患,遂乘机寻衅闹事,胡敦五气愤填膺,辞馆回家。在家中,他忧心如焚,时常想着这一痛心的事情,便抚首沉思:“这是什么世道?这样的世道不改变,人民怎么活得下去啊!”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爆发,马列主义广泛传播,进步书籍和革命杂志竞相出版。
这时,在武汉就读的晴川中学学生颜光弟每逢节假日回家拜望老师(胡敦五的父亲胡勋如)时带回许多进步书籍,像《新青年》《向导》《新民丛报》《创造》等给胡敦五翻阅。胡敦五一见这些杂志,如获至宝,他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这些书上,通过学习,他那忧国忧民、苦闷彷徨的心胸渐渐开朗了。他看到了祖国的希望,中国的前途,他在同颜光弟讨论中说道:“救国之策,尤效苏俄,吾辈理当以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归宿。”胡敦五和颜光弟这对世家兄弟因共同的志向和理想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情同手足,共同谈理想、共同寻真理、共同针砭时弊,成为莫逆之交。
坚信马列、战斗不已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有了新的希望,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政党。自此,孝感的进步学生便更关心家乡的时政,常常利用节假日回家乡创办学校、组织团体、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1923年,在武昌测绘局工作的进步知识分子张必先从武汉带回更多的书籍,如《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等在龙店知识青年中传阅。一时,革命思想在龙店广为传播。胡敦五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提高,他约张乐情、胡颜轩、陈菊轩等一批热血青年一起学习、探讨,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使他们渐渐意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劳苦大众谋出路的唯一可靠的政党,只有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才能强盛,人民才有幸福。”很快便形成了革命青年的联合组织。
为了唤起民众,振奋民族精神,迎接新的革命到来,他仍然设馆,以教馆为阵地,积极地进行着革命的宣传活动,不仅组织进步青年,而且常常借助于访问学生家长等形式,利用晚上的时间,深入贫雇农家里,向农民宣传革命真理,农民觉悟渐渐提高,心中也播下了革命火种。
1926年9月,北伐军进入孝感,国共合作的县党部应运而生,于是孝感地区的革命群众运动风起云涌。1927年4月上旬,张必先回到龙店,经过他的倡议,胡敦五等进步青年的积极帮助,五区党部于10日在龙店霞启庵宣告成立,同时组建了区农协。开农协会的前一天,胡敦五等抓住原伪二区区长吕继谦伙同土劣谢月坪侵吞南乡救灾公款8000余元开当铺一事,一面同土劣进行说理斗争,一面派人送函面呈县党部,请求上级指示。在省党部特派员汤经畬、省农协特派员吴光谟、县党部常委乐继韶的亲自指导下,农会领导人战胜了土豪劣绅的武力威胁,挫败了土劣阻遏党部、农协成立的阴谋,会议顺利地在霞启庵召开。胡敦五被选为党部执委和农协会主要负责人。
第五区党部和农协成立后,胡敦五等人积极带领贫苦农民开展了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斗争了大恶霸地主李鹏程,查封了当地大土劣梁鼎臣、吕波臣、谢月坪、戴绍雨等人的财产,还开仓分粮,赈济贫民。广大农民真正发动起来了,他们高喊“农民运动万岁!”为使斗争向纵深发展,胡敦五和同志们积极行动,相继成立了区工会、妇女协会、商民协会、儿童团,提倡男女平等,举行妇女示威游行,开办国民学校和农民夜校,孝五区农运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新局面。广大人民在农会领导下,扬眉吐气。由于胡敦五斗争坚决,爱憎分明,同恶霸地主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赢得了革命群众的爱戴,誉称他为“胡大胆”。当地地主豪绅也因此对他刻骨仇恨,咒骂他为“胡阎王”。
4月下旬,孝感县特支鉴于胡敦五工作踏实,大胆泼辣,积极热情,敢于斗争,经乐继韶、汤经畬介绍,接受他为中共党员,自此,他的共产主义信念更加坚定。
4月底,孝感县农协为了从工作中培养和造就农村革命骨干,调胡敦五等一批有朝气的基层骨干到县农协工作。他被分派担任县农协巡视员,负责指导孝感中部地区的农协工作。胡敦五接任后,立即起程北上,以肖港为中心,同当地农协干部一起领导了一次的重大斗争,分别在肖港、邹岗等地斗争土豪劣绅,带领农协武装一夜查封胡华庭、胡月清、曹惠明、肖新斋、张新斋等24户土豪劣绅家门,使得士豪劣绅闻风丧胆,初步打开了孝感中部的局面,使孝感中部农协迅猛发展。
5月,县农协改任胡敦五为第五办事处主任,具体领导肖港、邹岗等地的工作,他更是一马当先,雷厉风行。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待敌人不心慈手软,对待同志和蔼可亲。他常常教导基层干部和党员:“我们革命之目的,是为劳苦大众求翻身。因此,我们的工作要一切从贫苦农民出发,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拥护我们,我们才有胜利的希望。”他的确如此,每到一地,首先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先当群众的学生,再当群众的先生,为了群众的利益,他在所不惜。他深入群众之中,白天同他们一边干农活,一边谈革命道理,用浅显的话语启发群众的觉悟,晚上走东家串西家,同群众促膝谈心,问寒问苦,为群众排忧解难。所以,他不论走到哪里,哪里的群众都十分欢迎他、尊敬他,哪里的工作就大有起色。
以身殉职、虽死犹生
“七一五”事变,孝感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同志英勇牺牲,革命处于极度低潮时期,有的党员脱节叛变,有的党员逃亡在外。在这革命危机之时,胡敦五并没有被吓倒,他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他谆谆告诫幸存的同志,“革命之志不可夺,赤子之心不可灭,越是艰难时期,越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是共产党员,就一定要将斗争坚持到底,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他正是以这种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带领着同志们继续坚持斗争的。不久,接党组织通知,秘密转入孝感中部地区,坚持地下斗争。
一天夜晚,因去孝感南乡进行秘密革命活动,胡敦五顺便回家探望亲人。伯父看着他瘦削的脸庞真为他担心,劝他暂时躲避一下,待风潮过后,再搞革命也不迟。胡敦五坦然答道:“伯父,您就不必操心,您想,都去避难谁去革命?革命要胜利,胜利离不开斗争,要斗争就得流血,乃至牺牲,我知道自己面临刀山火海,但我想到死去的同志,想到苦难的人民,我仍当战斗,直至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今晚回来,孩儿特向父老兄弟姐妹辞别的,请家中勿以我为念。”说罢,便告别泪流满面的亲人,消失在沉沉的黑夜之中。
胡敦五在孝感中部地区白天走村串户,递送情报,晚上配合赤卫队打击土劣。土豪劣绅,胆颤心惊,定要除掉这颗危及他们生命的铁钉子。便出动便衣四处侦探、查寻,发出告示,悬赏捉拿胡敦五。可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协助下,在群众的掩护下,他时常巧妙地穿行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一会甩掉敌人的跟踪,一会躲开敌人的追捕,一会突破敌人的包围,敌人虽花尽了心思,最终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11月中旬,胡敦五奉命前往肖港一带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筹备发动武装斗争。当他路经太子岗时,因叛徒告密,不幸陷入了恶霸地主肖新斋、张新斋、曹惠明的自卫队包围而被捕。颜光弟等闻讯,立即会同卫祖圣率赤卫队营救,但狡猾的敌人已将胡敦五押往肖港借助伪国民党军队严加看护,使我赤卫队的营救活动难于开展。几个土豪一听抓到了自己的仇人,分外眼红,大施淫威,将胡敦五十指套索,吊在黄天元(胡敦五姐夫)药店门首,严刑拷打,直打得遍体鳞伤。胡敦五面对这群野兽,横眉冷对,昂首以待。敌人恼羞成怒,拿来了削尖的竹签子,钉在胡敦五的十指里,根根竹签子似一条条的毒蛇撕噬着他的心,他脸色苍白,一阵眩晕,昏倒在地。当时群众目不忍睹,共产党员暗中准备组织群众暴动营救。坏蛋们一看,怕打死了共产党“要犯”,难向上司交差,更怕众怒难犯,共产党趁机“抢人”。当晚便派狗腿子张金云、肖西之、肖春生带着地主自卫队乘车将胡敦五押到孝感县伪政府。狡猾的伪县长唐健侯看到胡敦五威武不屈的刚强形象,倒吸了一口凉气,也不知将这个共产党“罪犯”如何是好?他在屋里兜着圈子,“共产党吃软不吃硬,我给他点甜头看看。”便假惺惺地说:“读书人要明事理达时务,你自首了,不但不死,而且可以升官发财嘛!”胡敦五冷冷地答道:“小小一个孝感县长,就是让我当我也嫌他太龌龊!我怎会偷生求荣出卖组织?”
“讲得好,真是一条好汉,可是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呀’。”
“呸,你们真会识时务,腥风血雨之时,你们为虎作伥,屠杀人民。残害革命者乃是你们发财升官的好时机,县长大人,不必啰嗦,你就拿我的头去领赏进爵吧。”一席话,句句如锋锐的钢刀,直刺唐健侯的心脏。伪县长立即撕下了伪善的面孔, “不吃敬酒吃罚酒,来人,拖下去给我狠狠的打。”他躺在太师椅上,听着阵阵皮鞭声,不由得自言自语:“共产党员为什么如此坚强?”
胡敦五被捕入狱,党组织紧急采取营救措施。颜光弟不顾危险,化装探监,给以资助,便把组织正在设法营救的事转告胡敦五。
肖港土劣得到这一消息,惊恐万状。“阎王出来,我们就活不成了。”他们急忙重资贿赂伪县长,欲置胡敦于死地而后快。唐健侯因此也加紧防范,使得同志们一时难营救。
胡敦五在狱中,时常同敌人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斗争,他向难友们积极宣传马列主义真理,分析中国形势,并告诉难友,“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劳苦大众翻身的日子一定会到来。”他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坚贞不屈的精神,诚恳豁达的态度深深感化着难友和看守。大家都尊称他为“胡先生”。
敌人为了获得情报,时常提审胡敦五,但每次审讯,得到的只是坚定的回答,“我们共产党员,不畏棍棒、不惑巧言,你们的一切心机都是徒劳的。”敌人黔驴技穷,只得采取对付共产党“罪犯”的惯例。胡敦五每次受审回来都是遍体伤痕,难友们无不为他流泪叹息。
1928年6月5日凌晨,敌人荷枪实弹又一次来提审胡敦五,并带来了箩筐、扁担。难友们一看,都知道临难的时刻到了,喊道:“胡先生,你。”胡敦五望望难友们,笑笑说:“不要怕,胜利一定属于人民,我为人民死而无怨,只可惜我不能看到人民的解放,努力吧,同志们!”这时,敌人要用箩筐抬他。胡敦五轻蔑地一笑,厉声喝道:“用不着,大丈夫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说完,一脚踢开箩筐,带着微笑:“难友们,再见了!”大步向前走去。
难友们看着胡敦五的背影,一个个流着眼泪,敬叹道:“真是一条铮铮硬汉啊!”
资料来源:
①张必先自传和他为胡敦五所写的《胡庸伦传》。
②胡鑫礼的回忆材料。
③胡敦五的亲属回忆记录。
④《孝感县革命斗争史参考资料汇编》
⑤1959年武汉大学整理的采访资料。
⑥唐家治所整理的《胡敦五传略》。
(1894-1928)
吴福寿 胡鑫礼
1928年6月5日,一个遍体鳞伤的年轻 “犯人”被一大群荷枪实弹的反动军警押送着,向孝感城北门外刑场走去。他神情自若,昂首挺胸,沿途高呼“打倒蒋介石!” “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敌人惊恐万状,忙用毛巾堵住其口,快速押入刑场。随着罪恶的枪响,这位坚强的年轻人倒在血泊之中。
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龙店区农协主要负责人、孝感县农民协会巡视员胡敦五。牺牲时,年仅34岁。
探求真理,救国救民
胡敦五,名庸伦,号秉彝。1894年8月13日出生在湖北省孝感县毛陈渡碧公台村一个贫寒的书香之家。父亲胡勋如是一个忠厚老实的教师,母亲是一位贤慧的家庭妇女。全家主要靠父亲的微薄薪水和母亲种田为生。一家人啼饥号寒,不得温饱。幼小的敦五深感农家的困苦,穷人的艰难。
胡敦五从小聪明伶俐,记忆过人,深受长辈喜爱,父母亲和亲属们全把“光宗耀祖,振兴家业”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因此,在他8岁时,塾师伯父胡展如便带他随身就读。他酷爱学习,文才出众,190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孝感高等小学堂,学习期间。他除必读经书外,还认真阅读了《纲签易知录》《古文观止》《战国策》等典籍,课余时间还博览群书,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籍,还搜集屈原、岳飞、文天祥以及郑成功的动人故事,废寝忘食地阅读。广泛的学习兴趣,不仅使他学业上进步很快,而且也使他从中明白“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在他脑海中萦回着“爱国兴邦”“尽忠报国”的志愿。他除学习外,每逢节假日便回家帮助家里和乡人从事田间劳动,以劳动为荣。当同学们提及此事时,他坦然说道:“读书不从事劳动,日后社会上又多了一个有知识的游民,增加一个剥削者。”劳动,培养了他朴素的阶级觉悟,增强了同劳动人民的血肉联系,也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1910年,胡敦五考入孝感县师范专习班深造。他来到孝感城关,耳闻目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丧权辱国,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土豪地主巧取豪夺,劳苦人民任人宰割,深感人世之不平。他沉默、他苦闷,心想:“怎样才能改变穷人受压迫、遭剥削的穷苦命运呢?”为了找到答案,他埋首于古书之中,可是越看越糊涂,越看越找不出个“究竟”。
1911年辛亥革命,胡敦五深受鼓舞,毅然冲出“古书”的禁锢,时常和自己要好的热血朋友一起,共同讨论和研究国事。强烈的民族感、责任心使他变得激动了。每当同伙伴们谈论国事,他总是振聋发聩地说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忧国之士岂能枉秉七尺之躯,空怀爱国之心;吾当多学技艺,救国救民;摒弃‘古董’,立志‘革新’。”
一天,他与几个同学去小东门外丁永隆书店买书,只见龙店讼棍谢月坪正在竭力宣扬他诉讼之能事。胡敦五听到家乡父老又受其害,怒不可遏,虎目圆睁,猛冲过去,“叭叭”两耳光,直打得谢月坪眼冒金星,当他还未清醒之时,同学们齐声喊打,谢月坪如过街老鼠,抱头窜匿。事后,同学们问他“你为何这么大胆?”他爽朗地笑道:“这帮东西,欺软怕硬,不打不知厉害。”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北洋军阀统治更为残暴。军阀混战和苛捐杂税,使得中国人民痛苦日深。
1913年,胡敦五从师范专习班结业了,他为了启发劳苦群众的阶级觉悟,培育一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以利改变国家贫弱,人民疾苦的现状,走上了教书的道路。
胡敦五在家乡教书,一改过去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试行启发教育,注重理解记忆,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不仅传授知识,而且重在教育学生做人。“我们是炎黄子孙,应以爱国爱民为本,切不可做出卖民族之小人。”胡敦五的谆谆告诫,言激情切,学生听了,心胸激荡。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取义成仁,郑成功收复台湾……一个个英雄故事,胡敦五侃侃而谈,时而声泪俱下,时而慷慨悲歌,时而兴高彩烈,学生心中,渐渐播下了爱国火种。胡敦五对学生政治上积极引导,生活上热情关怀,态度上平易近人,深得学生爱戴。学生们时常围在他身边,向他请教,同他谈心。胡敦五成了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样,他的名声,远近皆知。
1914年秋,军阀朱兆雄带兵来龙店东山头敲诈农民,抓丁派款,胡敦五义愤填膺,厉声呵斥道,“你们凭什么要给农民加捐派款?”朱兆雄一看,是一教书先生,并毫不在意地说道:
“你管得着吗?”
“你们敲诈乡民,我怎么不能说?”
“哪来狂徒,竟敢在我面前胡言乱语。”
“你们搜刮民脂民膏,该当何罪?”
“该当何罪,老子今天就判你的罪,给我拿下,送往县衙,以抗捐赖税论处。”
朱兆雄一声令下,众匪徒立即张牙舞爪地向胡敦五扑来。学生和家长深为他的安全担忧,都围了过来,一面向朱兆雄求情,一面派人拦住众匪徒,将胡敦五推回塾馆。朱兆雄见众人出面求情,也不深作追究,只是口中叫道:“看在众人的面上,今天算我便宜了你。”
胡敦五回到塾馆,心中直翻滚:“为什么朱兆雄蛮不讲理、橫行霸道?只因为他手中有枪嘛!”
胡敦五勇斗军阀,当地土豪劣绅闻讯,深感他在此教书是一大隐患,遂乘机寻衅闹事,胡敦五气愤填膺,辞馆回家。在家中,他忧心如焚,时常想着这一痛心的事情,便抚首沉思:“这是什么世道?这样的世道不改变,人民怎么活得下去啊!”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爆发,马列主义广泛传播,进步书籍和革命杂志竞相出版。
这时,在武汉就读的晴川中学学生颜光弟每逢节假日回家拜望老师(胡敦五的父亲胡勋如)时带回许多进步书籍,像《新青年》《向导》《新民丛报》《创造》等给胡敦五翻阅。胡敦五一见这些杂志,如获至宝,他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这些书上,通过学习,他那忧国忧民、苦闷彷徨的心胸渐渐开朗了。他看到了祖国的希望,中国的前途,他在同颜光弟讨论中说道:“救国之策,尤效苏俄,吾辈理当以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归宿。”胡敦五和颜光弟这对世家兄弟因共同的志向和理想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情同手足,共同谈理想、共同寻真理、共同针砭时弊,成为莫逆之交。
坚信马列、战斗不已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有了新的希望,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政党。自此,孝感的进步学生便更关心家乡的时政,常常利用节假日回家乡创办学校、组织团体、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1923年,在武昌测绘局工作的进步知识分子张必先从武汉带回更多的书籍,如《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等在龙店知识青年中传阅。一时,革命思想在龙店广为传播。胡敦五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提高,他约张乐情、胡颜轩、陈菊轩等一批热血青年一起学习、探讨,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使他们渐渐意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劳苦大众谋出路的唯一可靠的政党,只有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才能强盛,人民才有幸福。”很快便形成了革命青年的联合组织。
为了唤起民众,振奋民族精神,迎接新的革命到来,他仍然设馆,以教馆为阵地,积极地进行着革命的宣传活动,不仅组织进步青年,而且常常借助于访问学生家长等形式,利用晚上的时间,深入贫雇农家里,向农民宣传革命真理,农民觉悟渐渐提高,心中也播下了革命火种。
1926年9月,北伐军进入孝感,国共合作的县党部应运而生,于是孝感地区的革命群众运动风起云涌。1927年4月上旬,张必先回到龙店,经过他的倡议,胡敦五等进步青年的积极帮助,五区党部于10日在龙店霞启庵宣告成立,同时组建了区农协。开农协会的前一天,胡敦五等抓住原伪二区区长吕继谦伙同土劣谢月坪侵吞南乡救灾公款8000余元开当铺一事,一面同土劣进行说理斗争,一面派人送函面呈县党部,请求上级指示。在省党部特派员汤经畬、省农协特派员吴光谟、县党部常委乐继韶的亲自指导下,农会领导人战胜了土豪劣绅的武力威胁,挫败了土劣阻遏党部、农协成立的阴谋,会议顺利地在霞启庵召开。胡敦五被选为党部执委和农协会主要负责人。
第五区党部和农协成立后,胡敦五等人积极带领贫苦农民开展了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斗争了大恶霸地主李鹏程,查封了当地大土劣梁鼎臣、吕波臣、谢月坪、戴绍雨等人的财产,还开仓分粮,赈济贫民。广大农民真正发动起来了,他们高喊“农民运动万岁!”为使斗争向纵深发展,胡敦五和同志们积极行动,相继成立了区工会、妇女协会、商民协会、儿童团,提倡男女平等,举行妇女示威游行,开办国民学校和农民夜校,孝五区农运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新局面。广大人民在农会领导下,扬眉吐气。由于胡敦五斗争坚决,爱憎分明,同恶霸地主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赢得了革命群众的爱戴,誉称他为“胡大胆”。当地地主豪绅也因此对他刻骨仇恨,咒骂他为“胡阎王”。
4月下旬,孝感县特支鉴于胡敦五工作踏实,大胆泼辣,积极热情,敢于斗争,经乐继韶、汤经畬介绍,接受他为中共党员,自此,他的共产主义信念更加坚定。
4月底,孝感县农协为了从工作中培养和造就农村革命骨干,调胡敦五等一批有朝气的基层骨干到县农协工作。他被分派担任县农协巡视员,负责指导孝感中部地区的农协工作。胡敦五接任后,立即起程北上,以肖港为中心,同当地农协干部一起领导了一次的重大斗争,分别在肖港、邹岗等地斗争土豪劣绅,带领农协武装一夜查封胡华庭、胡月清、曹惠明、肖新斋、张新斋等24户土豪劣绅家门,使得士豪劣绅闻风丧胆,初步打开了孝感中部的局面,使孝感中部农协迅猛发展。
5月,县农协改任胡敦五为第五办事处主任,具体领导肖港、邹岗等地的工作,他更是一马当先,雷厉风行。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待敌人不心慈手软,对待同志和蔼可亲。他常常教导基层干部和党员:“我们革命之目的,是为劳苦大众求翻身。因此,我们的工作要一切从贫苦农民出发,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拥护我们,我们才有胜利的希望。”他的确如此,每到一地,首先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先当群众的学生,再当群众的先生,为了群众的利益,他在所不惜。他深入群众之中,白天同他们一边干农活,一边谈革命道理,用浅显的话语启发群众的觉悟,晚上走东家串西家,同群众促膝谈心,问寒问苦,为群众排忧解难。所以,他不论走到哪里,哪里的群众都十分欢迎他、尊敬他,哪里的工作就大有起色。
以身殉职、虽死犹生
“七一五”事变,孝感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同志英勇牺牲,革命处于极度低潮时期,有的党员脱节叛变,有的党员逃亡在外。在这革命危机之时,胡敦五并没有被吓倒,他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他谆谆告诫幸存的同志,“革命之志不可夺,赤子之心不可灭,越是艰难时期,越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是共产党员,就一定要将斗争坚持到底,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他正是以这种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带领着同志们继续坚持斗争的。不久,接党组织通知,秘密转入孝感中部地区,坚持地下斗争。
一天夜晚,因去孝感南乡进行秘密革命活动,胡敦五顺便回家探望亲人。伯父看着他瘦削的脸庞真为他担心,劝他暂时躲避一下,待风潮过后,再搞革命也不迟。胡敦五坦然答道:“伯父,您就不必操心,您想,都去避难谁去革命?革命要胜利,胜利离不开斗争,要斗争就得流血,乃至牺牲,我知道自己面临刀山火海,但我想到死去的同志,想到苦难的人民,我仍当战斗,直至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今晚回来,孩儿特向父老兄弟姐妹辞别的,请家中勿以我为念。”说罢,便告别泪流满面的亲人,消失在沉沉的黑夜之中。
胡敦五在孝感中部地区白天走村串户,递送情报,晚上配合赤卫队打击土劣。土豪劣绅,胆颤心惊,定要除掉这颗危及他们生命的铁钉子。便出动便衣四处侦探、查寻,发出告示,悬赏捉拿胡敦五。可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协助下,在群众的掩护下,他时常巧妙地穿行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一会甩掉敌人的跟踪,一会躲开敌人的追捕,一会突破敌人的包围,敌人虽花尽了心思,最终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11月中旬,胡敦五奉命前往肖港一带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筹备发动武装斗争。当他路经太子岗时,因叛徒告密,不幸陷入了恶霸地主肖新斋、张新斋、曹惠明的自卫队包围而被捕。颜光弟等闻讯,立即会同卫祖圣率赤卫队营救,但狡猾的敌人已将胡敦五押往肖港借助伪国民党军队严加看护,使我赤卫队的营救活动难于开展。几个土豪一听抓到了自己的仇人,分外眼红,大施淫威,将胡敦五十指套索,吊在黄天元(胡敦五姐夫)药店门首,严刑拷打,直打得遍体鳞伤。胡敦五面对这群野兽,横眉冷对,昂首以待。敌人恼羞成怒,拿来了削尖的竹签子,钉在胡敦五的十指里,根根竹签子似一条条的毒蛇撕噬着他的心,他脸色苍白,一阵眩晕,昏倒在地。当时群众目不忍睹,共产党员暗中准备组织群众暴动营救。坏蛋们一看,怕打死了共产党“要犯”,难向上司交差,更怕众怒难犯,共产党趁机“抢人”。当晚便派狗腿子张金云、肖西之、肖春生带着地主自卫队乘车将胡敦五押到孝感县伪政府。狡猾的伪县长唐健侯看到胡敦五威武不屈的刚强形象,倒吸了一口凉气,也不知将这个共产党“罪犯”如何是好?他在屋里兜着圈子,“共产党吃软不吃硬,我给他点甜头看看。”便假惺惺地说:“读书人要明事理达时务,你自首了,不但不死,而且可以升官发财嘛!”胡敦五冷冷地答道:“小小一个孝感县长,就是让我当我也嫌他太龌龊!我怎会偷生求荣出卖组织?”
“讲得好,真是一条好汉,可是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呀’。”
“呸,你们真会识时务,腥风血雨之时,你们为虎作伥,屠杀人民。残害革命者乃是你们发财升官的好时机,县长大人,不必啰嗦,你就拿我的头去领赏进爵吧。”一席话,句句如锋锐的钢刀,直刺唐健侯的心脏。伪县长立即撕下了伪善的面孔, “不吃敬酒吃罚酒,来人,拖下去给我狠狠的打。”他躺在太师椅上,听着阵阵皮鞭声,不由得自言自语:“共产党员为什么如此坚强?”
胡敦五被捕入狱,党组织紧急采取营救措施。颜光弟不顾危险,化装探监,给以资助,便把组织正在设法营救的事转告胡敦五。
肖港土劣得到这一消息,惊恐万状。“阎王出来,我们就活不成了。”他们急忙重资贿赂伪县长,欲置胡敦于死地而后快。唐健侯因此也加紧防范,使得同志们一时难营救。
胡敦五在狱中,时常同敌人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斗争,他向难友们积极宣传马列主义真理,分析中国形势,并告诉难友,“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劳苦大众翻身的日子一定会到来。”他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坚贞不屈的精神,诚恳豁达的态度深深感化着难友和看守。大家都尊称他为“胡先生”。
敌人为了获得情报,时常提审胡敦五,但每次审讯,得到的只是坚定的回答,“我们共产党员,不畏棍棒、不惑巧言,你们的一切心机都是徒劳的。”敌人黔驴技穷,只得采取对付共产党“罪犯”的惯例。胡敦五每次受审回来都是遍体伤痕,难友们无不为他流泪叹息。
1928年6月5日凌晨,敌人荷枪实弹又一次来提审胡敦五,并带来了箩筐、扁担。难友们一看,都知道临难的时刻到了,喊道:“胡先生,你。”胡敦五望望难友们,笑笑说:“不要怕,胜利一定属于人民,我为人民死而无怨,只可惜我不能看到人民的解放,努力吧,同志们!”这时,敌人要用箩筐抬他。胡敦五轻蔑地一笑,厉声喝道:“用不着,大丈夫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说完,一脚踢开箩筐,带着微笑:“难友们,再见了!”大步向前走去。
难友们看着胡敦五的背影,一个个流着眼泪,敬叹道:“真是一条铮铮硬汉啊!”
资料来源:
①张必先自传和他为胡敦五所写的《胡庸伦传》。
②胡鑫礼的回忆材料。
③胡敦五的亲属回忆记录。
④《孝感县革命斗争史参考资料汇编》
⑤1959年武汉大学整理的采访资料。
⑥唐家治所整理的《胡敦五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