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亮生命之光

 

18年前,当他第一次看到艾滋病患者交错着绝望、无助与求生渴望的眼神时,他决定要为他们做一些事情;他是孝感城区娱乐场所里一名不寻常的“常客”,为了在高危人群中减少艾滋病传播威胁而东奔西走;他用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和恒心,在艾滋病患者心中建起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他就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艾滋病科科长王胜勇。

 “我的手机24小时为艾滋病患者开机”

在王胜勇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就是办公桌上的台历,每个日期的空白处都写满了备注。“7日,病人上药副作用处理。”“9日,到娱乐场所维护安全套套机。”“11日,到医院讲解如何进行母婴阻断。”……整整齐齐,密密匝匝,浓缩和见证着这份工作的严谨与忙碌。

王胜勇的手机是24小时不关机的,随时接受艾滋病患者的咨询,半夜被患者电话吵醒的时候多得不计其数。

在王胜勇治疗的患者中,包括娱乐场所失足妇女、重案犯、吸毒人员、同性恋、医生、教师、学生等身份,群体复杂,许多人因患艾滋病而情绪失控,怀有自杀倾向。在劝服他们配合治疗的同时,如何帮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珍惜和热爱生活,是王胜勇最关心的事情。

“每当他们感到绝望、想放弃的时候,王胜勇会告诉他们,你还有父母,还有爱人和孩子,他们需要你。每当他们感到恐惧的时候,王胜勇会告诉他们,艾滋病毒和乙肝病毒一样,不能治愈但是可以控制,而且可以免费使用抗病毒药物,政府也有各项救助,如果病情控制得好就会和正常人的寿命期望值差不多。”

2016年10月,辖区内确证了一个两岁半的女童感染艾滋病,进一步追踪,发现她父母也是艾滋病。有一天,女童的妈妈私下里跟王胜勇说“我不怕死!但是我担心我死了之后,孩子该怎么办?她的人生才刚刚起步”。面对泪流满面的孩子母亲,王胜勇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你放心,孩子的成长我来守护!”。

“重关漫道,不可断了病人的救命药!”

2020年年初,正值农历新年期间,突然而来的“新冠”疫情肆掠荆楚大地,艾滋病病人因为交通管制都面临断药的风险。面对他们的焦虑、无助与紧张,尤其是好多病人没有将自己感染艾滋病的情况告诉家人,一旦隐私泄露,必将导致家庭矛盾。王胜勇同志主动在微信朋友圈、QQ朋友圈发布消息,收集和登记病人的信息以及现有剩余药品数量,并根据药品剩余量和地址作出合理规划。为了不负生命的嘱托,王胜勇驾驶小电动,不顾个人安危,翻越各种障碍,经历了各种恐吓和围堵,在第一时间将“救命药”送到艾滋病病人手中。

 “你放弃了这份工作,就是放弃了我们。”

从事防艾工作18年来,王胜勇待艾滋病患者如同亲朋,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而支撑他的是那一双双融合着绝望无助和求生渴望的眼睛。 “每当我感到累了,想放弃了,我都会想起我接触的第一个艾滋病人,尤其是他的眼神。”那是2005年,一位因输血感染艾滋病毒的男性患者,当时社会上对艾滋病的认识程度尚浅,医院都不敢接收这位病人。王胜勇得知此事后,赶到患者家中,当患者的妻子告诉他:“医生来救你了!”原本重度昏迷的患者奇迹般地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抓住王胜勇的手激动万分。那双眼睛里传达出的绝望和求生渴望,深深地震撼了王胜勇。

“曾经有过更好的发展空间,加上防艾工作压力很大的原因,也想过离开这个岗位,但是,当患者们知道我要离开,纷纷发短信给我表示不舍。”王胜勇还记得,其中一条短信说:“你放弃了这份工作,就是放弃了我们。”为了这句话,王胜勇坚守下来。 “救一个患者,就是救一个家庭,也就减少了对社会的危害。”

2012年12月20日,他因为劳累过度,突发心梗、心脏骤停,在五六名医生不懈努力下才挽救回生命。由于病情严重、拖延时间过长,首次手术没有成功。加上不断发现危重艾滋病病人,想着等新上药的病人病情稳定后再手术,他错过了二次手术的最佳时期,失去了心脏功能性恢复的可能。医生和单位领导一再嘱咐他要尽量卧床休养,不要急着上班。但为了不辜负艾滋病患者的信任和对生命的嘱托,王胜勇依然抱病坚持工作。

    他说:“病人的信任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他们对健康和生命的渴望给了我太多的震动!我愿用我的余生来守护更多人的健康,给“艾”一片自由呼吸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