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区民政局多措并举织密民生安全网

  

区民政局多措并举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及“救急难”工作机制,贴近群众需求,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保障作用, 织密民生安全网,凸显临时救助救急难功能。

一、多措并举,当好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一是下放四倍以下临时救助审批权。目前,该区救助金额在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四倍(2480元)以下的可由乡镇直接审批。对象直接到民政办申请,符合救助条件的当天申请,当天可发放。二是建立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各乡镇设立临时救助金专账,区民政局根据实际,预拨一定金额作为临时救助备用金,用于乡镇四倍以下临时救助和由乡镇在紧急情形先行救助程序中实施的临时救助,实现应救尽救,及时实施。三是建立区级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对遭遇重大生活困难,区级临时救助现有标准无法解决,需要适当提高救助额度的,可通过区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机制,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集中讨论研究额度,封顶线每人可达城市低保标准的24倍(约14880元)。

二、凝心聚力,撑起特困家庭 的“爱心伞”

一是建立特殊困难家庭台账,精准实施救助。2017年开始,该区开始为双精神病家庭、家中老弱病学家庭等特殊困难家庭建立一个救助台账,为这些特殊困难家庭进行跟踪救助。二是探索发放救助金外的其他模式救助。在救助工作中还发现一些生活困难,但发放了资金后不会使用的独居残障人士等问题,该区也联合乡镇(街道)、村(社区)进行了深入的救助探索,量身为其定制救助方案。

三、创新模式,助力织密民生的“安全网”

一是探索救助新模式,要有速度,也要适度。2021年该区对支出型临时救助由月审批改为周审批,不光是急难型临时救助对象可以在当天报送当天审批,支出型临时救助对象,也可以在每周审批发放一次,大大提高了临时救助的时效性。二是强化乡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逐步下放审批权限。每月不定期到各乡镇进行临时救助抽查和培训,同时对临时救助对象进行回访,了解救助情况。只有乡镇业务能力强了,他们才能更好的把政策运用好,让群众得实惠。三是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区级和乡镇两级对辖区内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形成从村(居)委会开始定期逐级上报主动发现急难救助对象制度,村级向乡镇汇报,乡镇向区级汇报,做到对急难型救助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一旦发现急难救助对象,及时采取救助措施。

据了解,该区通过以上措施,临时救助作用得到有效发挥,2020年全区实施4倍以下临时救助1148人次,发放资金105.08万元,实施急难型救助57人次,发放资金28.47万元,实行先行救助5人,发放资金3.25万元,实现主动救助48人次,发放资金4.46万元。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临时性、突发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