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调出一方和谐天——记孝南区司法局广场司法所所长黄伟文

 

在孝感市区中心地段的广场街道办事处,有这样一位传奇的女性,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爱心和智慧谱写出一组“奇迹”般的数字:34年来,她作为人民调解员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00余件,其中重大疑难矛盾纠纷160余件,防止“民转刑”案件25余件,避免群体性事件22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作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共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58人,无一人脱管漏管。

 她,就是被群众称为“金牌调解师”的孝南区司法局广场司法所所长黄伟文。

 迎难而上  情理动人

  “送别夕阳、融进月光、走村串户、精心缝补纠纷衣裳、细心打造平安门窗、让和谐之花开遍城乡。”有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述人民调解员的工作,但事实上这项工作不仅没有诗意,更多的是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没日没夜的“救火”、“灭火”,个中艰辛,不足以为外人知。

  老澴河改造工程启动后,广场街道办事处辖区有九真社区、星火社区、熊咀社区在改造范围内,征迁涉及房屋1000多栋。九真社区六组孙某的父母于1986年建的一栋房子居住着祖孙4代、3户14口人,本一直相安无事。老澴河改造工程启动后,兄弟之间因房屋赔偿面积如何分配问题大动干戈,不仅影响兄弟之间的亲情,也阻碍了征迁的进度。黄伟文先召集三方当家人面对面协调,然后背靠背分头做工作,最终协调成功和好如初。

 她一门心思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肯定,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征迁户热情地跟她打招呼。

 “她调解,我服!”这是经黄伟文调解过的矛盾双方说得最多的话。

 “不论事情大小,我必须冲上去,尽力做到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街道,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这就是我的职责。”这是黄伟文的工作原则。

 有胆有识  化解矛盾

普法工作中,黄伟文的足迹遍布广场街道的工厂学校、田间地头。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为学生、居民们讲解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

矛盾纠纷的发生随机性大,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听到指令,黄伟文都义无反顾赶赴现场。

 2012年,一起在一家商场发生的意外摔倒死亡事件引发的纠纷再次证明了黄伟文的有胆有识。死者家属组织40多名亲属到商场门前设灵堂。得知此事后,黄伟文及时赶到现场。在劝解中,她发现有一人将十几盒鞭炮打开准备点火。当时,商场的门前停放着很多汽车、摩托车,一旦点火后果将不堪设想。黄伟文当机立断迅速大步上前死死抱住要点火的人。“大哥!不要冲动!如果你点了火,事情会更加严重。任何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我们坐下来好好谈。”在她的劝说下,那人终于熄掉了手中的打火机,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接下来的调解中,面对死者家属不断拍桌子、摔东西,黄伟文悄悄安排其他人员将会议桌上的玻璃烟灰缸撤下去,怕他们冲动之下拿烟灰缸伤人。经过三天反反复复地做工作,终于成功调解了这起非正常死亡纠纷。

 巾帼不让  执着前行

 “任何矛盾的调解,有伟文的参与,我们就能放心!”如今,市、区负责矛盾调解的领导一到广场街,一句口头禅就是“叫上伟文!”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场上,黄伟文巾帼不让须眉,已年过五旬的她从腊月廿八开始,连续在社区奋战了60天。她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开导他们,对辖区内发生的不稳定事件及时介入及时调解。

 25年来,黄伟文始终将“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贯穿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始终,通过就业安置、提供技术培训和困难救助等多种方式用心用情帮助社区矫正人员,无一脱管漏管,无一人重新犯罪。2017年5月,广场街道率先在城东社区开展“五老”志愿者帮教认领双向选择、良性互动的“双认领”工作机制,实现精准矫正。湖北省司法厅要求在全省进行推广实施孝南经验做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黄伟文多次被评为湖北省社区矫正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2021年荣获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作者:黄华 熊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