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分站打通急救最后一公里

 

2月2日,医生江长松急救分站值守

1月的孝南,频繁的大雾天气让孝感城区到肖港镇区的距离更加漫长。第一次守在急救站内待命的肖港中心卫生院医生冯雄接到孝感市“120”急救中心发出的“肖港镇往白沙镇方向北 涵洞发生伤情”的调度口令。

冯雄待命的小小调度室,10余方,1部红色座机,两台电脑(一地图台+一调度台呈钝角相向放置),一部Ipad,即为接受急救任务的全部“家当”。

1月底的一天,13时22分,大雾散尽。医生冯雄、护士杨蓓接到指令后,迅速提上救护平车,纵身一跃,跳上救护车。后门关闭的一瞬间,救护车如离弦的箭般,“嗖”地一声冲出卫生院大门。

13时25分,救护车到达镇北涵洞。未等车完全停稳,冯雄、杨蓓几乎同时跳了下去,拨开围观的人群,发现一大一小两名伤者躺在又冷又硬的水泥地上。按照中心的指令,冯医生、杨护士负责救治6岁的铙俊曦(化名)。

6岁的铙俊曦冻红的小脸上挂着未干的泪痕,左额凸出一鸡蛋大包块,渗着血;孩子的一侧小腿向外后翻着,露出痛苦的神情。冯雄小心翼翼地摸摸(以免引起二次伤害)孩子的脚,冰凉;随着手的轻移,足背动脉处的搏动感让他悬着的心稍稍安定了些。

在杨蓓的协助下,冯雄轻轻地抱起小俊曦,再轻轻地平放到平车上,两人一前一后抬起平车,上车……杨蓓麻利地接通输氧管道,另一边,冯雄稳稳地托住孩子受伤的腿,生怕它有丝毫的移动,口里轻声安抚着:“别怕,护士阿姨要用药,还得在你手上扎一针,怎么样,愿意吗?”“嗯”。孩子点点头。

“真乖,阿姨轻轻地,马上就好。”逼仄的车厢内,165cm的杨蓓低头躬腰,两腿一前一后分开呈侧“八”状,努力保持蹲姿的稳定。只见她右手握着的细细的针头儿,前一秒还在皮肤外,后一秒就“滑”进了血管内。“在晃荡的车内进行静脉穿刺,就跟室内为爱动、不配合的孩子打针一个样,瞅准时机,‘秒’进血管。”尽管第一次“动感地带作业”,久经历练的她很会“转换频道”。

13时58分,救护车稳稳地停在孝感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大门处,那里,早有身着绿色“救生衣”的医护等候着它的到来。

据了解,孝感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新增的孝南区肖港中心卫生院急救站、杨店中心卫生院急救站、祝站中心卫生院急救站、毛陈中心卫生院急救站、孝南区妇幼保健院急救站等5家急救站于1月20日正式揭牌,旨在构建布局均衡、城乡一体的院前急救体系,完善市、县、乡三级急救网络,有效缩短急救半径,推动医疗服务能力向基层辐射,最大限度为救治和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院长朱胜军在急救站成立动员大会上强调,急救分站的建设,于病患而言,可以有效缩短救治力量赶到病患身边的距离,赢取生命急救的黄金时间;于医护而言,是自身学习的需要,是对年轻医护的一种全新的挑战;于基层卫生院而言,“它不只是一个‘中转站’,而是一座难得的、轮训年轻医护、提升我们服务能力的宝贵的基地。”


(作者:杨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