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都吃完了!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要坚决拒绝餐饮浪费。8月21日,笔者来到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城院区营养食堂,探访病人及职工用餐情况,发现适度点餐、打包剩餐已然成为大众普遍就餐习惯。

据了解,医院食堂有3种就餐模式:称菜、客餐、小碗菜。病人大多选择称菜,一个菜盒里可以任意挑选多种菜品,根据重量进行称量;客餐主要是为病人、病人家属及探访亲友多人就餐时提供,厨师根据点单菜品现炒;而小碗菜大多是职工提前预约,打包好后免费配送。

笔者观察到,从上午11点开始,食堂里就陆续排起了长队,食堂工作人员有序为大家打菜、称菜、盛饭、装盘。一个人大概花9块钱左右就可以吃饱,两个人则大概花费15块钱左右。虽然菜价便宜,但菜品种类一点也不打折扣,有荤有素,营养均衡。

就餐区可以看到,大家自觉间隔1米,单人单桌就餐,食堂柱子上有清晰可见的“珍惜粮食”“勤拿少取 谢绝浪费”的标识。

用餐期间,笔者观察到就餐区里一位右手打着石膏的中年男子突然站起,拿着碗走向盛饭区,让师傅再帮忙添一勺饭。过一会,笔者询问他吃完没?他骄傲地拿起空碗向笔者展示:“你看,我都吃完了!”一位拄着拐杖的爷爷吃完后没有立即离开,而是走向打包区拿起袋子,将自己吃剩的一些菜打包起来,当被问及怎么处理打包菜时,爷爷笑着说:“晚上可以热一下再吃。”不一会,笔者还观察到有好几位爷爷都是打了一满碗菜,配上两碗饭,打包带走,“我和我老伴两个人的,我们菜吃得少,就少打一些。”其中一位爷爷解释道。

12:10,笔者观察到装泔水的盒子里只有少许饭和菜,大多数人饭、菜都吃得精光。

“病人大多为中老年人,节约意识很强,吃得少的称得也就少一些。而且,我们会在早上10点半出20个菜品,如果卖完了,11点半加出10个菜品,以免一次性炒太多造成浪费。如果还有多的,我们会热一下,食堂职工自己吃。”食堂负责人说,“受疫情影响,客餐现在点的人少一些,如果有人点,我们也会提醒,最好点的菜品数量不超过就餐人数,以免浪费。”

由于医院医生、护士等职工用餐时间点不定,食堂就想办法开通微信预约小碗菜方式,职工备注送餐时间、地点,食堂打包好后送餐到各科室,既分散了就餐人群,也保证了菜品温度。“1个菜品我们会提前做10份,如果订购后还有多余的,我们会将它倒入称菜中进行出售。”食堂负责人说。职工们大多表示,每次订的小碗菜都能吃完,一份饭有时一个人吃不完,就会和同事两人合订一份。

“食堂这一年多来一直提倡勤俭节约,新举措推出后,职工和病人都觉得不错,浪费现象也越来越少了。”食堂负责人说。


(作者:胡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