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做抗疫“花木兰”当好居民“贴心人”

汤琪,90后,孝南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办公室科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她巾帼不让须眉,积极报名加入疫情防控突击队,下沉到新华街道办事处宇济社区,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她勇挑重担,坚守阵地,志做抗疫防控的“花木兰”;她克难奋进,细致入微,当好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她同社区干部一起,筑牢起社区抗疫防控的“生命线”,彰显了一名90后干部忠诚、实干、为民、担当的本色情怀。

一声令下,战斗“最前沿”。1月31日报到,她同队长、街道干部、网格员等4人到社区巡逻,细心的她发现槐荫小区物业保安室没有测温枪,很多进出人员没有登记,没有测体温,隐患很大。回到社区,她和队长迅速与社区书记反映,争取到了一把测温枪、两套防护服。同时,她找来电脑,打印居民出入登记表,送到小区保安手中,一再嘱咐保安做好防护,对进出人员一定要测体温,做好登记。通用机械厂小区属于典型的“三无”小区,人员进出虽少,但缺乏有效管控,存在隐患。于是,她主动要求承担通用小区值守工作。她说,现在是社区守护人,把门看紧是为了大家健康!她每天拖着音箱广播在辖区内宣传市区防控指令及防疫知识,耐心做群众思想工作,叮嘱居民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为了守住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线,她一直坚守在小区门口,决心守住“最前沿”。

入户排查,当好“守护神”。2月12日,她第一次参与敲门测温,多少有些紧张,但在这特殊时期,党员干部都冲在前面,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更没有理由退缩。她穿着防护服,手持测温枪,一层层的爬楼敲门,一户户的上门摸排,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她仅用一天时间排查了三栋楼78户,匆匆吃个泡面,又帮忙做表格,录数据,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社区。后期敲门测温、多次电话排查,她都一项不空、一环不减、一户不掉、一人不落。小区经常进出的住户有医生、护士、警察、保安,大部分人她都叫得出名字。哪一户有孕妇要生产了,哪一户有老人要去医院做透析,她都知道。槐荫小区四号楼702是两位失独老人,大爷是保洁员,没有用手机,每天就吃米饭配酱菜。她多次跟社区沟通,并争取到爱心蔬菜、鸡蛋,给两位老人送去。她就像“守护神”,把这些居民的老少面孔、身体状况、家庭情况,都深深的刻在脑子里。

贴心服务,乐做“跑腿人”。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为保障群众生活物资,她建立微信群,收集购物信息,看到价格实惠的套餐信息,主动联系送货商,第一时间传递信息到居民群里,采购后及时送到居民家里。还帮忙代缴燃气费、电视费。2月13日,封堵小区的第一天,在槐荫小区设卡,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一天下来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她借鉴其他社区的做法,打印了小区居民出入登记证并编号,发给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居民,大大减少了工作流程。看着五十多岁的保安师傅每天吃泡面,她于心不忍,将自己盒饭给了他。封堵小区后,几乎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团购物资送到,她总是冲在最前面,维持秩序、帮忙分发,经常帮拿不动的、楼层高的、行动不便的居民送到家门口。后期超市不能随便进出了,社区给每个网格办了一张代购证,她一天两次的往超市跑,为居民采购生活用品,大到洗衣粉洗衣液小到白糖和盐,好几次为了买到居民要的东西,她连续跑好几个超市,一买就几大袋。还有一次经历让她印象深刻。那天一大早,通用小区的一位大爷,骑着自行车就往外冲,她赶忙上前拦住,大爷说听不到党的声音了,她看到大爷自行车篮子里的电视机顶盒,才恍然大悟,原来大爷的意思是看不了电视。她立即拨打电视台客服电话,帮大爷跑一趟,换机顶盒并上门为大爷安装好,看到电视上有了图像,大爷连说感谢感谢,这下可以听到党的声音了。疫情期间,她每天穿梭在城区各大超市,一辆电动车、一张工作证、一张代购证、一个红袖章。她说特殊时期,我乐意做居民的“跑腿人”。

抗疫胜利,付出“最值得”。汤琪的父母在毛陈镇政府参加防控工作,丈夫也在区防控指挥部工作。抗疫大幕拉开后,她们夫妻二人就搬到了她父母的住处,把一岁半的儿子交给公公婆婆带,夫妻俩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保卫战中。2月23日晚上接到婆婆的电话,儿子钧钧摔到头了,流了好多血,去中心医院缝了三针。在回家的车上,她抱着儿子,看着额头的纱布,很难过也很自责,觉得对不起儿子,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她不得不舍小家,为大家。她把所有的母爱都化作抗疫的动力,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第一位。当身边的领导和伙伴对她表示敬意时,她却说:“没什么,很多人都在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她看到许多党员冲在前线,干在前沿,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心灵洗礼,使她更加敬仰共产党。3月7日,第四网格临时党支部成立后,她再次向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这是她要求入党时的感言,也是她在这场伟大抗疫斗争中所有付出的最值得的收获!


(作者:孝南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