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同行 “两度三心”

“您是给谁送药,送的什么药呢,准备怎么过去呢!”3月16日早上,在城站路物资局小区门口值守的街道夏主任,正在仔细地询问一位准备外出的居民,当夏主任得知退休陈老师的亲家住在2公里外的体育馆附近,准备步行送几盒清火消炎的药过去时,热心快肠的她立马说,“步行一趟得半天,还是我骑电动车给你送快些”这是城市解封的第二天,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规定,开始对有外出需求的居民实时放行,“有些事情,我本可以不管的,但一想到自己党员干部的身份,宁愿自己多吃点苦,多跑点路算不了什么!”来自广场街道的下沉干部夏红云如同她的名字一样,说话快言快语,走路风风火火,即使是在疫情形式逐渐好转的情况下,逢人必查(体温),逢事必问的工作态度丝毫没有松懈。

从1月24日接到市区疫情防控的工作通知,下沉到三里社区以来,整整52天的时间,夏红云从刚开始跟网格员一起的上门入户排查,到居民生活服务保障,几乎是“一任三职”,既是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又是值守卡口的警卫员、物资采购配送的勤务员……包保七网格的社区干部刘晓峰,是三里社区“抗疫先锋队”的主力军,宣传排查、喷洒消毒,卡点值守、保障服务,运送物资,……到处都是他的身影,“多亏了夏主任,我自己包保的网格,根本就忙不过来,分身乏术”,刘晓峰说,在网格员小亮因帮疑似病人冒雨打伞,被隔离观察的半个多月,也正是疫情防控最严峻的关键时期,夏红云和来自司法局的防控工作队员黄赛武,公路管理局朱的光伟,带着几名党员志愿者,几乎是以一当十的力量,竭心尽力筑牢着疫情防控的防线,守护着沁园,物资小区居民的平安,为他们的后勤生活提供保障!

沁园,物资两小区居民虽然只有住户485户,人数1261人,但因为都是老旧三无小区,没有电梯房,用夏红云的话说,有“三多”,老人多,困难人群多,病残多,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

有一次要去精神病院给病人买药,由于各个路口封堵,“简直是绕了半个孝感城,还没到康复医院,偏偏电动车又没电了,垮在半路上,当时心里那个急啊!又怕精神病人发病了,招架不住,又想着要是能有辆车经过就好了,最好是警车,警察肯定是会帮忙的”,事后说起来,夏红云丝毫不提自己的辛苦劳累,只是有些庆幸,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天还真给她拦到了一辆社区的警车,正好也是去康复医院买药的。

工作上大部分时间都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她,同样也有细腻,温和的一面。  在疫情防控期间,小区里有一位99岁的老人正常死亡,99岁在民间属于“喜丧”,而且老人生前是位离休干部,想前来吊唁的人不少,夏主任逐一在电话中劝阻:“我知道老人是正常死亡,您们的心情我也能理解,但是现在疫情形势严峻,我们还是要依照国家政策办事,做到丧事从简,减少潜在的风险,特殊时期,我相信他老人家在天有灵应,也是会理解的”,夏主任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话,既安抚宽慰了老人众多子女的心情,又平息了他们激动的情绪。张老先生是晚上去世的,当天深夜,夏红云和刘晓峰陪着老人唯一在身边的儿子,到医院办理各种相关手续,真正做到丧事从简从速,让逝者安息,生者安心。

疫情防控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对所有居民体温的反复摸排,对重点人群的跟踪关注。小区有位50多岁的居民,在工作人员2月5日上门测体温,2月14日电话询问中,其体温分别为36.3度、36.2度,身体状况也一直很好,但在2月16日,党员志愿者吴茜电话询问时,该居民反映自15日晚上就胸闷,浑身没劲,夏红云,黄赛武心中警铃大作,马上赶到汪某家中,查看汪某身体状况,反复询问汪某接触史,劝导汪某入院检查,并拨打120救护车将汪某送到医院,汪某最终确诊为感染新冠肺炎。对汪某进行询问排查时,汪某妻子的一句话让黄赛武警觉起来,原来,2月14日下午,汪某曾与另一名居民爆发肢体冲突,黄赛武迅速将其找到,并列入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刘晓峰在社区忙得不可开交,七网格员被隔离观察,在人手紧缺之时,2月19日来增援的党员干部朱光伟,充分发挥了他在沁园小区“熟人多”的优势,“有时跟他们说,有困难自己先克服一下,尽量少麻烦社区,有时候配送生活物资忙不过来,又会让她们下来帮忙”,朱光伟笑着说,大家都认识,特殊时期,都能互相体谅,抗疫需要同心协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对疫情防控工作有态度,有温度,有细心,有耐心,有爱心的夏红云,黄赛武,朱光伟,刘晓峰以及近十名社区志愿者,抱着“疫”战到底的信念,终于在艰苦奋战52天后,和大家一起迎来了黎明之前的曙光!


(作者:高巧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