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志愿者,人人都是多面手,宣传、消毒、测温、守卡口、代购、巡逻,各种工作大家都抢着干,我们村到目前为止没有确诊、疑似病例,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他们功不可没。”说起村里的志愿者,肖港镇金神村党支部书记黄燕敏竖起大拇指,既感激又自豪。
金神村有户籍人口1596人,4个自然湾,目前在家948人,232户。村里只有4名村干部,加上一名镇驻村干部,总共5个人,在疫情的严峻形势下,显得势单力薄。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金神村在党员群众中招募5名志愿者,成为了协助村委会“抗疫”的得力干将。
“退伍不褪色”
黄祥欢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参与到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来,用忠诚担当诠释军人退伍不褪色的红色基因。本来他已经办理好了离孝手续,考虑再三,为了保卫大家共同的生命家园,还是决定留下来参与志愿服务。虽然卡口值班安排的是三班倒,但他每天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坚持在卡点值守,晚上换班后,还要兼职代购工作和铁路沿线的巡查,时间一长,他已经对一些常用药品的价格倒背如流了。
肖应先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高血压需要常年服药,有一天他突然打电话联系到黄祥欢,告诉他药快吃完了,需要及时补充购买,黄翔欢二话不说,拿上采购证,跨上摩托车就赶往镇上的药店,到了药店才发现,需要的降压药镇上已经断货,他立刻掏出手机再次与肖应先联系,询问购药渠道。在跟他的沟通中了解到他的包保人是孝感中医院的职工,黄祥欢马上与其包保人汝明取得联系,在确定能买到药品后,主动到镇指挥部说明情况,开具证明前往孝感,顺利地帮肖应先买到了需要的降压药。
“轻伤不下火线”
“当时他整个手指甲都被掀掉了,看着都疼,到现在还包着呢。”说起当时的情景,金神村主任肖立清还历历在目,2月13日,按照上级指令,要对村湾组封闭管理进行升级,除了应急通道,所有的出村道路要完全封堵,由于时间紧急,只能连夜开工。
黄高华负责布设村湾隔离网,晚上,天空突然变脸,下起了大雨,还刮起了7级大风,石头变得又湿又滑,在徒手搬运的过程中,大石从手中滑落,刮过手指,黄高华的手指甲立刻被完全撕落,鲜血立时流了一地。他当时没有叫一声疼,嘴里说着没事,继续忙碌在工作岗位上,直到所有隔断架设完毕,黄高华才到村卫生室包扎了手指。第二天一早,黄高华的身影又准时出现在村委会,一如既往地负责好金神庙、罗湾两个自然湾巡查、消毒工作。
“舍小家为大家”
张定威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志愿参与村里的疫情防控,家里有两个小孩,一个四岁、一个六岁,每天出门值守、巡查,让他少有时间与孩子亲近。因为自己每天在外面呆的时间较长,接触的环境较为复杂。到家后,望着年幼的孩子,他只能将思念埋藏在心里,默默把自己关在房间,避免与孩子发生接触。
防控工作开始时,由于物资匮乏,村里缺少必要的封堵材料,他就将自己的货车用来加固封堵村湾,金神村紧临京广线,平时还要负责铁路沿线的巡视,为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每天走路巡查需要很长的时间,正好村里在监察秸秆禁烧时有购入一台无人机,他提出用无人机开展京广线巡查,顺便也可以看一下有没有人在地里干活,一举两得。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很好,有效的节约了宝贵的人力。
“革命的一块砖”
疫情防控工作开始阶段,防护物资缺乏,村里有没有人发热,或者说有没有人已经感染了,谁都说不准,特别是对于从武汉回来的125人,大家普遍存在一种畏惧心理。张红博见状,主动将危险抗在肩上,提出与村支书黄燕敏一起入户测量体温,连续10多天的体温摸排,让大家的心里都有了底。在入户测体温的过程中,给孤寡、独居老人送去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大家一起携起手来,一定能够共度时艰。
从大年初一开始,他就将家里的电动三轮车提供出来,作为移动宣传车,走湾串组搞宣传,有一次在金神庙轮胎破了,他就一直推着车搞宣传。巡查、消毒,只要他做好了分内的工作,都会抽出时间帮帮忙、搭把手。“说起张红博,其实没有很起眼,但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金神村主任肖立清如是说。
“卡口的第二道防线”
村湾封闭管理是大家都没有遇到的事情,很多村民对疫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认为村里没有确诊、疑似病例,周边的生活环境应该还算比较安全。家里的有些生活用品不够,就动了外出购买的念头。肖宝平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次主动申请做志愿者,主要负责入村卡口的值守和劝返工作,每次遇到想要外出的人都向他们认真地讲解防控的工作要求,宣传居家需要注意的事项,了解记录他们的需求,并与大家商量解决办法。
有一次,他听说沙店湾的黄祥胜老汉想要把自家地里的菜弄到镇上去买,主动多次上门做工作,宣传政策,动员群众说服,最终打消了黄祥胜出门卖菜的念头。
平凡不凡。点点微光闪烁,也能汇聚成满天星河。万千志愿者团结一心,正为战“疫”筑起牢不可破的防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