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励” 凝聚力量 同德战“疫” 齐护安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卧龙乡七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及包村部门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同心同德,集聚所有力量,坚定地守护着百姓们的健康防线。如今,这支战“疫”部队已壮大到数十人,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一个多月里,正是有了他们尽全力保护村民的决心、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实干笃行的恒心,才使得七里村两千多老百姓免受疫情侵害,沐享安康。这支看似平凡的战“疫”队伍展现给我们的却是太多不平凡的感人瞬间。

“退役了,我也要始终坚守在战场上!”

  

      

“从大年初二到今天,我已经有一个多月没见到我的爸爸了,因为他为了我们大家的健康,一直在外面辛苦地和病魔作斗争......”这段文字来自于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孩子笔下的这位父亲,是卧龙乡经管站站长方钊同志,作为乡部门单位带头负责包保七里村。他是一名退役军人,虽然退役多年,但深知人民有难,军人当先。在驻扎七里村与疫情对垒的一个多月里,他重新穿上迷彩军装,牢记保家卫国之使命,尽显“退伍不褪志”之风采。方钊同志在七里村疫情防控工作中被委以重任,不仅负责协调指挥和综合管理全村各项防疫工作,还经常同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战斗在前线:入户排查、测量体温、宣传巡逻,对群众实施封闭管理,为村民提供消毒用品和生活物资......事无巨细,躬身力行。为了切断一切有可能的病毒来源,他带头实施用彩钢封作为隔断村头巷尾大小道路的举措,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8处巷道,11处通湾道路,19处全封堵,“硬核阻隔”当之无愧!

 “请放心,为您排忧解难是我们的职责!”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公汽公司的几名外地员工滞留在了七里村,交通阻隔回不去家的同时,生活物资也成了难题,几天时间过去,眼看就要断粮断菜了,驻村工作队的第一书记盛嘉龙和叶建峰在摸排过程中得知了这个消息,当即和采购人员联系送去了30斤新鲜蔬菜,回来后同村两委商议决定安排专人每隔一天为滞留的企业员工送去生活必需品并监测体温,保障生活的同时,为他们献上异地他乡的温暖。

“脱贫了,也不能忘了反哺回报党!”

    

二月下旬,对抗疫情正值焦灼,这天夜里骤然降温,寒风裹着雪花,家家封门闭户,七里村彭家湾一组卡点,鲜艳的党旗在猎猎飘扬,戴着红袖章的“守门人”彭华涛仍在卡点密切关注着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彭华涛是七里村的一名已脱贫贫困户,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腿部畸形,在村委的帮助下开起了老年人活动室,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主动申请承担起卡点的执勤工作,“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村两委帮助我摆脱了贫困,现在村里需要了,我就应该站出来回报大家!”一个多月的坚守,风雪无阻,他用那羸弱的身躯为全村人民牢牢地守护着生命防线。

“不要怕,我们带你平安回家!”

    

     

从凌晨2点到下午3点连轴工作13小时,一场归家之行终于落幕。2月29日晚,七里村党支部书记喻元堂突然接到了一个特殊来电:等待命令接送一名流浪十年的老人回归家乡。凌晨2点,等候了8、9个小时的喻书记亲自将63岁的刘发堂接回安置到值班室,并在隔壁的办公室守到天亮。第二天在两人交谈中得知老人因为家庭矛盾在外流浪十余年,妻儿都是本村人,疫情期间仍有家不能归,如此顽固的矛盾并没有难倒喻书记,他迅速地召集老人家属、组长、乡干部,即用血浓于水晓之以情,又出法律法规动之以理,最终让这位流浪老人重返家中,老有所依。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总有一种温暖能触及心底让我们泪目感动。在这次重大战“疫”面前,七里每位“战士”定会竭尽全力坚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作者:阮梦芸 李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