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这里是抗疫战场

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全国人民的心揪在一起,打乱了平静的生活节奏,让春节蒙上了一层浓郁的阴霾。2020的春天辗转在路上,迟迟不见!

疫情严峻,医院就是阵地,医护人员就是战士。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护理部一声令下,隔离病房五区的15名先锋战士闻令而动,冲锋在抗疫最前线。我作为现在的中医科康复科护士长,曾经在呼吸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医学科工作多年,也有抗击非典的经历,多年的临床管理经验正是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我理应奋战前线。

2月6日,隔离病房五区开始收治确诊患者,一场抗击病毒的战役打响了!进驻隔离病区的第一天,三个小时就收治了35例确诊患者,第二天晚上又从东南医院转来23例,危重症患者十几例。白衣战士们来不及清理自己的行装,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套上手套、推出治疗车、备齐急救物品,铺床、安置病人、送药、输液、给氧、重症患者给予氧气雾化吸入、上呼吸机……一下子整个病区都是忙碌的身影。十几天的紧张战斗,我们不知疲倦,不知日月星辰,不知阴晴圆缺,只知道眼前的患者生命安全需要我们日夜守护。

战场上的敌人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爪子无时不在威胁我们,一不小心它就会袭击你、传染你,因此个人防护尤其重要。可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裹在身上如同套上一张网,又硬又厚的护目镜扣在眼眶上犹如套上紧箍咒,七八个小时下来,没有哪个白衣战士的脸上不是深深的压痕,没有哪个白衣战士不是汗流浃背,没有哪个战士不是憋得心慌气短、满脸通红,但没有一个人说累诉苦,她们咬紧牙关,逆行而上,负重前行。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病毒较量的战争

病毒来得凶猛,五区收治的重症患者有十几例,有的患者上午好好的,下午突然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几例患者突发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丁俊峰主任、刘书明主任带领科室团队立即开展抢救措施,为重症患者使用氧气雾化、心电监护、呼吸机治疗。因为有这样一群逆行的白衣战士迎难而上,疫魔也在这里望而生畏了。几位患者在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后,现已经重症转轻症了。

这是一场大公无私、忘我无畏的战争,更是一场考验良心的战争

36床的杨爹爹呼吸困难,突发神志恍惚、肢体偏瘫,急需头部胸部CT检查。面对没有家属陪护,患者无法配合,死神又时刻威胁的情况下,我和医生刘毅然冒着随时被暴露感染的危险,连拉带拽地把杨爹爹搬到平车上,送他做CT。一套检查下来,我们全身湿透,累得气喘吁吁,但我们没有时间喘息,随即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当刘毅然医生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及我们的治疗措施时,家属连连感谢,感动到说不出话来。

这是一场爱的奉献,是一场凝聚人心的战争

特殊时期,特殊疫情,短短时间里收治60多位患者,医护人员工作量大,护理查房任务繁重。面对突然的隔离治疗,很多患者或不解或恐慌或抑郁烦躁,日常生活用品也准备不足。医护人员不仅在治疗护理上下功夫,还要想方设法解决患者在生活上、心里上的困惑。

三两天的时间,我们梳理了患者病情的轻重、生活上的需求,并通过新冠肺炎病友微信群,24小时为患者解答治疗疑问。16床患者周某是位年轻小伙子,高热不退,家住武汉,没有陪护,没有携带生活用品。一日,他想吃点心,因为外面店面歇业不方便购买,我立即从宿舍带了食物和生活用品给他,还把购物的微信二维码推荐给他。病人隔离,爱心没有隔离,我们每天床边查房,回到办公室微信查房。每时每刻我们同病友在一起,这场战斗不孤单!

这也是一场充满阳光、充满爱、充满情怀的战场

我们的团队每次进入隔离病房前,都会对防护用品进行消毒,我和李惠兰护士长每天不厌其烦的叮嘱、手把手的教、身体力行示范,做到人人规范、人人监督。

在生活工作中,我们以妈妈的情怀关注着每个战士的吃穿住行,把最好的住宿留给她们,把最丰盛的食品送到手中,把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传给每一个战士。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战场上战士们相互配合、环环相扣,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团结奉献的团队,逆行冲锋在战斗的最前沿,与病魔作殊死抗争,用自己的热血谱写着一首首生命的赞歌!正是他们,忘却个人安危,丢下家中老小,扛起复活人间的使命,沿着生死的边缘英勇逆行,才换来万家平安。

这次战疫里,有太多太多的难忘镜头。如果不是这场灾难,我们也很难知道,平凡的人群中,原来藏着这么多闪亮的灵魂。我坚信战疫终会胜利,那些属于我们的绿意盎然,一定会如期而来。


(作者:刘春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