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号令发布后,他们在忙啥?

 

阻断传染源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彻底解决发热病人管控问题是阻断传染源的关键之招。

14号令发布后,孝南区各级各部门围绕做好发热病人的诊治、管控和服务工作,迅速行动,实行最严实的专项摸排、筛查分诊、分类移交、监督管理、服务保障、履责承诺。

让我们借助笔端和镜头

走近孝南战“疫”最前线的一天

1

“不落屋”的妈妈

2月4日一早,孝南区新铺镇纪委书记梁杰(上图右一)到镇卫生院察看发热病人接收流程。

从入户测体温到专车专人将新增发热对象送到卫生院,新铺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环环“把关”。

“党委副书记全程在卫生院驻守,纪委全程监督,确保发热病人全部就诊到位。”梁杰介绍道。

村干部到徐山村褚家桥入户测量体温

专车专人把摸排新增发热对象送到卫生院

截至下午4点钟,他们已将新增的十几位发热病人送诊到位。

从大年初二到正月十一,除了晚上睡觉,梁杰基本“没落屋”。进湾入户宣传、摸排返乡人员、消杀病毒、规范集镇市场、做好村湾道路封堵、劝说居民戴口罩……她既要履行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职责,又要负责包保社区也就是新铺社区的防疫工作。

梁杰只有抽空跟不到三岁的儿子视频。看到屏幕上的妈妈,儿子说的最多的就是:

"妈妈,你回来吗?"

"妈妈快回来了。"

每次梁杰都会笑着回答。

2

不怕累就怕群众不支持

2月4日,跟疫情发生以来的每一天大致差不多。

书院街道书院社区书记胡海洪已在办公室住了六天。每天早上7点钟,他会先把办公区域消毒,烧好开水等着大家吃泡面过早。

然后,他召集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市、区、街道工作队,共27人布置新一天的任务。

上门摸排、环境消毒、循环宣传……,他们还为封闭楼栋的居民和部分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居民送去蔬菜等生活物资。

因为力量不够,胡海洪电话联系了辖区两家单位,申请支援11人。半个小时后,38人分成19个小组,奔赴各小区开展上门排查。


“最怕有的群众不配合,”胡海洪告诉记者,上门摸排时,有一户居民拒不开门,其对面的住户帮忙劝说才开了门,“耽搁了上十分钟”。

偏偏此时,有群众反映有家独居的女性家里冒出滚滚黑烟,不知什么原因。胡海洪不敢耽搁,连忙赶过去。原来,该女子在家里煮东西,灶上的火一直开着忘记关,自己又没及时发觉。胡海洪帮忙处理好,并反复叮嘱后才离去。

在社区工作多年的胡海洪说:“宣传、摸排、隔离、消毒、堵路、封闭、送菜……工作量很大,但是苦点、累点不怕,只盼群众多理解。”

3

越是危险越执意独往

被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让孝南区肖港镇白马寺社区党支部书记肖应德最挂心。

送水、送气、送药,不一而足;上门测体温、倒垃圾、消毒,全部亲力亲为。

他说:“这种危险的地方,我一个人去就够了,我身体好,扛得住。”

为了疫情防控,肖应德已经好几天没回过家了,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带领社区“两委”干部累计遍访5423人,武汉返乡人员610人一个不落,全部排查完毕。

而在紧张繁重的疫情防控工作之余,一些突发“小插曲”也让肖应德“胆战心惊”。

一个深夜,肖应德正在办公室整理当日的摸排数据。突然,电话响起,是社区精准扶贫户汪伟打来的。

“肖书记,我很难受……”原来,独自生活的汪伟突发疾病,情急之下拨通了肖应德的电话。肖应德一边叫救护车,一边朝汪伟家赶去。

在赶往医院的路上,汪伟出现呼吸困难,肖应德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将手指伸进汪伟喉咙中搅拌,帮助其呕吐,并在医院陪护了一整夜,直至其脱离生命危险。

4

为孝感守好“西大门”

自1月25日起,孝南区在孝感市西出口316国道与云梦接壤处,设立检测点,由区公安交警、卧龙乡卫生院医生、乡镇干部分三班,24小时轮流值守,具体负责对过往车辆消毒、对车上人员登记、测体温。

工作人员易燕琴介绍说:“公路出入口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我们严格落实查验、检测、登记等防控措施,为广大群众守好城市西大门。”

5

春暖花开之时都好好的

2月3日,连续作战多天,每天只睡3-4小时的广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华国坐着就睡着了。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吕波的女儿在作文中“抱怨”:“爸爸变了,不能陪我玩耍,希望病毒赶快消失。”

广场街道九真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胡杰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目前,小儿子只有7个月未断奶。为了防抗疫情,她不得不早出晚归,忍受涨奶的痛苦。她说:“最怕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小儿子咳嗽啥的……”

这场疫情让多少人舍下了家人,

却为素不相识的你我彻夜坚守?

他们说:“只希望我们都能保护好自己,春暖花开之时,我们都还好好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