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孝南区广场街道一宫社区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纪实


在孝感城区,有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他们牢记党的民族政策,不忘初心,把各民族兄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缤纷盛开。    去年10月,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尔肯江·吐拉洪来此调研,对这里给予高度肯定;今年9月,这里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里,就是孝南区广场街道一宫社区。

搭建平台         

让民族之花落地生根      

一宫是一个村改社的社区,面积0.6平方公里,人口1569户24498人,有土家族、壮族、回族等21个少数民族768人。2009年,一宫社区被上级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试点单位。

近年来,随着辖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增多,以及孝感学院更名提升为湖北工程学院后,学生规模增加到2万多人,少数民族学生增长较快,给社区开展民族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浙江省宁波市芝兰社区先后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一宫社区到芝兰考察取经,学习他们好的思路和办法。派人参加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专题研讨班学习,与江西省上饶市汪家园畲族社区结对成为友好社区,共同探讨民族团结工作,互学互助。

一宫社区与湖北工程学院协作,成立了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对辖区少数民族居民、大学生进行摸底,搞好信息统计与更新。及时为少数民族群众办理肉食补贴、生意经营等事宜。依托网格化管理,建立以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为主体的基层民宗工作队伍,把民族工作延伸到网格内。

开展民族工作宣传,筹措资金40万元,重新修建绘制了300米长的民族风情文化长廊,开设了9个民族政策宣传橱窗,建立了200平方米的少数民族展览室。坚持每年9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邀请民族工作专家,对居民讲授民族政策知识,累计播放民族团结进步电影10多场,发放连心卡片1000多份,30余万次群众接受了教育。

对民族对象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活动,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以及开斋节等少数民族节日,社区组织少数民族同胞开展座谈会、征求意见恳谈会及各类文艺活动,对辖区清真“三食”经营户开展慰问。

化解矛盾

让民族兄弟团结相处

 少数民族兄弟来自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传统,聚居到一起后,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特别是生产生活上,容易产生一些矛盾。一宫社区以民族团结为已任,着力化解各种冲突,让各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

2015年,甘肃省天水市来孝务工回族群众马泰,在学院路转租了一家拉面馆。面馆开业那天,附近的青海省西宁市回族群众马浩认为其离自己的面馆太近,影响自己的生意,当即出面阻止营业。

 社区获悉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双方劝开。随后,社区会同孝南区民宗局、孝南区清真饮食行业协会将双方请到一起,开展协调工作。由于马泰初来孝感,不知开拉面馆有距离限制的业内行规,而其又已经支付了门面租金,且对门面进行了装修,不能停止经营。通过调解,马泰对马浩给予一定生意补偿金,最终使矛盾得以和平解决。

少数民族兄弟之间的矛盾,一宫社区总是竭尽全力予以化解,对来孝少数民族群众与本地群众产生的矛盾,社区同样不偏不倚。

每年进入冬季,蒙古族兄弟有到内地卖羊毛衫、手套等毛制品的习惯,其中不少商户来到孝感,有的借地一宫集贸市场搭建帐蓬销售。因影响后面门面承租户做生意,从而产生矛盾。

 社区邀请集贸市场服务中心、门面承租户、来孝蒙古族商户坐下来,共商解决方案。通过沟通,大家达成了按日分摊门面租金的办法,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近2年来,社区共协调解决社会矛盾纠纷12起。

扶难济困

让民族温暖滋润心田

有些不远千里来到孝感的少数民族兄弟,他们初来乍到,务工、就业存在不少困难,如何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一宫社区在政策上积极服务,在生活上主动关怀,力所能及地帮他们走出困境。

青海省回族群众虎世雄夫妇在一宫辖区做拉面生意,由于没有租到好的门面,生意清淡,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社区帮忙虎世雄家申报了计生困难家庭救助资金,协调他家孩子到三里棚小学就近入学,逢年过节还上门慰问。社区干部许磊还主动将自家门面低价租给他,让他的生意慢慢好了起来。虎世雄专门从老家邮寄来羊肉,以示感激,许磊把心意收下,坚持按市场价格予以付款。

 一宫社区与孝南区人社部门联系,安排辖区困难少数民族群众到孝感市技工学校开展技能培训,帮助8人找到了烹调、维修等合适的工作岗位。这些年来,一宫社区共帮扶困难少数民族群众16人,为10名学生解决入学问题。

社区协调湖北工程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组织“向阳花”志愿服务队,到一宫为少数民族孩子开展暑期辅导。关心少数民族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为其提供公益性岗位,一宫工业园区优先接纳他们就业。

一宫社区还走出去帮扶。2012年,一宫社区与恩施市三岔口社区结为“结对帮扶社区”,这些年帮扶资金共计10余万元。今年5月,在他们的倡导和牵线搭桥下,广场街道三里、城东、熊咀等3个社区,分别与恩施市三岔乡茅坝村、天坪村、三元村结对“友好社村”,让当地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真切感受到千里之外的孝感人民与他们心手相牵。


(作者:陆新刚 黎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