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桃花驿:田园生活为美好而来———孝感农旅养融合发展示范线走笔之一


孝感物华天宝、旅游资源丰富,是武汉城市圈核心层城市和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门户城市。近年来,我市抢抓“黄金三年”机遇期,落实省委“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坚持“十抓十促”发展路径,制定了农旅养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把全域旅游、健康养生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成功打造了一批深受市场追捧的农旅养融合一体化发展产品。本报近期组织开展了农旅养融合高质量发展行进式采访,今日推出“孝感农旅养融合发展示范线走笔”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卓尔·桃花驿距孝感中心城区约20公里。国庆节前,我们出孝感城,经316国道向北行驶30分钟便到杨店镇,开启卓尔民俗之旅。

“接受预定咨询,确认客人行程,做好房务统筹,哪一样都不能马虎。”国庆节前一周,卓尔·桃花驿的民宿管家张慧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孝南区杨店镇,因宋代大诗人苏轼留下“桃花香远驿”的诗句而扬名。2013年,桃花驿项目进驻,这里开始蜕变。

项目总投资50亿元、规划面积21.3平方公里,涵盖了20多个自然村落,分步打造四区三大中心,即文旅创新区、核心景观区、休闲度假区、生活配套区;湖北省小球运动训练中心、国家级医养康复中心、国家级航空运动及通航博览中心。

去年,涵盖了度假、休闲、教育、农业产业配套的休闲度假区,开门纳客。“每个周末,民宿和庄园全部满员。”桃花驿品牌经理方柳说。

保洁、卡西欧、百威啤酒等一些大型企业纷纷将年会、团建活动选在这里;一些亲子实践的课堂,也来了。不知从何时起,千年古驿生机勃发。

据统计,2018年,桃花驿已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40多万人次,为当地群众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带动长期和临时就业人口近2000人,2018年累计帮助当地农民增收约1000多万元。

“我们也在改变,在成长。”张慧的感受真真切切。31岁的张慧,现在带着11人的小团队打理4栋别墅。

2017年,杨店镇两合村村民张慧,生完第二个孩子后为了方便照顾家庭应聘到桃花驿,从最基础的前台服务做起,两年后成为民宿管家,收入翻了一倍。“一年有6万余元的收入,经济改善了很多,自己的视野也更开阔。两次外出学习让我改变很大。”

桃花驿给杨店带来蜕变,却让初次到访的人们很疑惑:没有绮丽风光,没有名胜古迹,在这里,能收获什么?

方柳说:“我们倡导回归,向田园回归,向本真回归。”

在这里,田园生活的痕迹俯首皆是,推窗便见的池塘、草地、花坡和桃林。房间里,床头柜有可能只是一个树墩,几个竹编的簸箕随意悬挂,便替代了油画。餐厅里,木桌、木椅,没有亮漆,木纹、树结丝毫不加掩饰……

已经投入使用的4栋别墅,内部装修不尽相同,但都有50亩左右的田园作为配套。方柳说:“住宿只是载体,我们希望给客人提供从播种到采摘的全链式农事体验。”

事实证明,农事体验能带来许多惊喜。

今年3月恰逢植树节,来自武汉的一个总裁进修班共30多人,来到这里聚会。他们提出,希望桃花驿设计一项参与度高的活动。“我们随即为他们安排了植树活动。你看,前面这一片就是他们当时种下的桃林,每棵树上都有名字。5月份,我们会告诉他们桃子熟了,一些人又专门回来。投入了感情的农事体验,是有故事和客户黏性的”。

“离乡村越远,可能越渴望回归。”去年,一位新加坡公司的高管给市场部经理肖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原计划为他和家人定制精致的桌餐,”没想到,这位高管看到大片的农田和土灶,非常兴奋,带着儿子就下地挖花生和红薯、烧柴火灶,玩得不亦乐乎。

在这里,人们既能闻到泥土的芬芳,也能领略诗意的远方。

在拾本书屋,手握一卷就能打发半天时光;在手工作坊,湖北评书第三代传人宋光耀、云梦皮影陆派第五代传承人滕德清、“农民泥塑家”冷望贵等大师的作品,仿佛带领我们穿越了时空。

一天的农事体验之后,夜晚,伴着星辰听蛙鸣,在草坪上肩并肩地看一场露天电影,抑或预约一支乐队演出,会不会是最浪漫的事?


(作者:秦荣 陆新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