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丰收的喜悦———孝南区2019年农民丰收节侧记

   

在孝南区丰收节活动现场,麻糖制作师傅展示手工制糖工艺。(记者李文勇 摄)

孝南农产品展位向市民介绍金果特色产品。(记者匡文杰 摄)        

秋天,丰收的季节。9月22日,孝南区2019年农民丰收节在朋兴乡丹阳古镇拉开帷幕。        

活动以"丰"字为主题,通过"庆丰收""亮丰收""话丰收""享丰收"四大板块展开。活动采取"1+N"方式,以朋兴乡丹阳古镇为主会场,其他乡镇及企业自行组织庆祝活动,同时推荐金色农耕园、醉金香葡萄园、圣贤农庄等多条农事体验采摘线路,作为分活动地点进行联动。        

都是"捧场王"                

舞台上,载歌载舞;舞台下,人头攒动。        

孝南区80多家涉农企业参加当天的农产品展销会,文旅、果茶、蔬果、粮油、畜禽品、水产品、麻糖米酒七大展区,争相斗艳。        

大米、禽蛋、小龙虾、草场羊腿、蔬果以及麻糖、米酒等各色小吃,让逛展的人们挪不开脚。来自朋兴乡的高胜梅排队领到了一碗糊汤米酒后,连竖大拇指:"好喝!"        

豆丝饼的摊主老黄和妻子一早就过来了。妻子负责做饼皮,老黄负责包腌菜,不到一个小时,就卖了近200张饼。老黄乐得合不拢嘴:"今天来的人真多,大家都很捧场,我都忙不过来了。"        

专门从市区赶来的潘女士,从香润农业的展位上买了5斤黄毛粘,"蛮早就听说黄毛粘,一直没吃过,这次过来就想买一点尝尝"。展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带来的黄毛粘上午已销售一空。        

牵住了乡愁的那只手       

在雕花剪纸的展位前,一老一小的身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他们是雕花剪纸省级传承人胡云甫和11岁的小传承人简玮程。        

对传统手工艺有着浓厚兴趣的李女士驻足观摩了20多分钟,并得到了一幅凤凰剪纸。“这些手工艺品现在越来越稀少了,我一定仔细珍藏这幅作品。”        

除了雕花剪纸,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了泥塑、转糖等许多“老手艺”,勾起了人们儿时的记忆。       

麻糖米酒,是孝感的传统小吃。当天,正团麻糖公司的23名麻糖制作师傅,现场演绎了炒芝麻、扯糖、切糖等麻糖传统制作工艺。正团麻糖公司负责人李子清介绍道:“完整的工序共33道,很多人已经不了解了。这次现场展示能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这座城市和它的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的孝南风采        

农产品“打擂”、农民“唱戏”——孝南区2019年农民丰收节,让人们共享了丰收的喜悦,也展现了孝南乡村振兴的风采。        

黄毛粘、肖港小香葱、祝站空心菜、朱湖莲藕、杨店鲜桃等一批高品质农产品,唱响了孝南品牌。        

除了传统农业,该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以水产为例,全区名优品种占总面积17.6万亩的80%以上。当天,孝感顺利特种养殖有限公司带着面膜、保健品等鳄鱼产品来参展,吸引了部分女士的关注。据公司负责人彭华平介绍,他们在卧龙和朋兴各有一个繁殖基地,共6万尾鳄鱼,2018年产值5000多万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区农民合作社达到487家,实现规模经营面积12万亩。来自陡岗镇麦草湖村的邹小霞告诉记者,三年前跟丈夫一起从浙江回到家乡,流转土地100多亩成立合作社,进行草莓、樱桃、无花果等水果种植。去年仅草莓一项,年产12万斤,产值200万元左右。“我们还带动30多名村民就业,觉得很有意义。”        

农业的发展更伴随着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孝南区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200余家。农旅养融合发展效果明显。孝南成功举办金卉郁金香节、杨店桃花节等乡村旅游节事活动。今年上半年,孝南区接待游客57.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以上。        

如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孝南徐徐展开……待到明年丰收节,还来话桑麻!


(作者:秦荣 陆新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