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苦,让他们踯躅前行,宛若跌落尘世的星辰,暗淡无光;奋斗,重新赋予他们生命的荣光,使之成为历经打磨的珍珠,星光熠熠……
孝南区陡岗镇紧紧抓住“扶贫先扶志”的工作要领,积极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奏响一曲脱贫攻坚“奋进曲”。
身残,却勇创业
“我不当贫困户,要当万元户,为女儿撑出一片幸福快乐的天空。”——王砦村四组村民周进钢
7月17日,记者见到周进钢时,他正忙着在龙虾池里捞水草。
因为右手残疾,周进钢只能艰难地用左手抓耙子,单手吃力地把水草从水中央拖回岸边。尽管戴着草帽,但在烈日的炙烤下,周进钢不一会便大汗淋漓,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下来,他甚至腾不出手来擦一擦……
周进钢是陡岗镇王砦村贫困户,也是陡岗镇的“脱贫之星”。尽管身有残疾,但他没有坐吃低保,而是坚强地撑起了一个四口之家。通过龙虾养殖,2017年全家收入达到了3.2万余元,2018年又超过了5万元。
他说:“我不要当贫困户,也不要当残疾人,我要当万元户,为我的女儿撑出一片幸福快乐的天空。”
36岁的周进钢,很早就没了父亲,和母亲刘祝枚相依为命。为了讨生活,16岁的他中断学业外出务工,后不慎在施工时从三楼坠落,摔成终身二级肢残,右手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走路也不利索。
2011年,周进钢结婚了,两年后女儿出生,终于拥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但1.5亩耕地,自己和妻子双双残疾,周进钢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5年,周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靠什么来养活一家人?有人对他说,你家是贫困户,有困难找村里和扶贫工作队就行了。周进钢摇头不语。“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我虽然身体残疾了,但不能残了志气。”
从2013年起,周进钢自学畜禽养殖技术,陆续养过鸽子和蛋鸡,因为遭遇疫情,两次养殖都失败了,但他没有认输。
2017年3月,陡岗镇组织贫困户参加龙虾养殖技术培训。周进钢眼睛一亮:“对呀,我可以养龙虾啊。”
得知他的想法,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大力支持,很快便帮他协调了8亩龙虾池进行试养,结果大获全胜。去年年底,周进钢将种养规模扩大到28亩。今年上半年,他已卖了1000多公斤龙虾,收入2万余元。“剩下的再养大一点,等到下半年行情起来了再卖掉。”如今的周进钢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龙虾养殖、销售的“生意经”。
收获的喜悦总是夹杂着辛勤的汗水。儿子的辛苦让62岁的刘祝枚心疼不已。
她这样向记者描述周进钢每一天的生活:“早上4点钟起笼子,6点钟到镇里卖虾子,中午回家吃个饭就出去割草、打药、消毒、喂饲料,天黑了又要下笼子,到了晚上10点多钟终于能躺下了,半夜还要巡池子两次,如果发现虾子爬坡、缺氧,就要赶紧加水增氧,算下来,一天最多睡四五个小时。”为了方便照看龙虾,周进钢从2017年5月起便独自住进了村里借给他的泵房中。
今年,小龙虾的市场行情不是很好,但周进钢信心十足,他对镇委书记李国平说:“我只要精心饲养,抓住9、10月龙虾上市的高峰期,突破去年的收益很有把握。”
敬业,便是感恩
“工作得来不易,只要我做得动,就要好好做。”——王砦村七组村民王福兴
“这一桶西瓜皮怕是得一两百斤,老王,你怎么搬得动哟?”
“这要搬不动,还能把工作搞好?!”7月17日,王福兴来到自己负责的保洁村湾之一——刘家土库湾清运垃圾。邻居们看到身高不到一米六的王福兴,开着三轮车,挂了四五个垃圾桶,不免担心。
60岁的王福兴孤身一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初,村里看他肯吃苦,决定让他做保洁员,负责9个村民小组的卫生,一个月工资1680元。
当年3月,他领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工资——2400元。接过工资的王福兴激动地双眼泛泪,说:“以前口袋是瘪的,从没像今天这么高兴。”
给自己添置了两套新衣服,王福兴的干劲更足了。去年除夕夜,为了将垃圾赶在年前清运完毕,他冒着风雪在各个村湾穿梭,从早上四五点钟一直忙到了晚上七八点钟。
一次,王福兴患上了重感冒,“头晕头痛,浑身没劲”。准备向村里请假的他,转念一想:“我请假了,一时半会村里也找不到顶替的人,算了,再坚持坚持吧。”
这一坚持就是两年多。今年,村里又跟他续签了用工合同。
多年来,王福兴一直跟弟弟一家住在一起。去年11月,村里为他申请了房屋改造资金2万元,帮他盖起了一套一室一厅2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王福兴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家。
有了家,有了工作,王福兴笑着说:“现在,心里每天都是舒坦的。”
向内挖潜,消除精神贫困
陡岗镇现有农业人口4.9万人,是全区三个重点贫困乡镇之一。2014年,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村15个,共有贫困人口772户1920人。其中,因病、因残致贫共520户1447人,占比75.37%,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
“这些贫困户家庭中,只要有劳动能力的,我们就要确保他们有收入,在脱贫路上不掉队。”据镇扶贫办副主任徐志勇介绍,近年来,陡岗镇着力在消除精神贫困上下功夫,推动贫困户破除思想桎梏,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从被动脱贫转向主动致富。
加强扶志教育。为提升贫困户劳动技能,陡岗镇针对性地开展了蔬菜种植培训、香稻种植培训、龙虾养殖培训、家政服务培训。
设置公益性岗位。全镇有劳动能力贫困户904人,其中683人通过介绍务工、亲友带动、自主就业等方式有了稳定的务工收入;镇、村、驻村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设置湾组保洁员、治安巡逻员等公益性岗位,让82人劳有所得;另外139人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空闲时则由镇村、工作队干部介绍就近务工。
王砦村村主任刘泉德告诉记者,村里拥有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宠物犬养殖基地、生态农业经营主体等,每年除了能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还带动三四十人就业,为村民年增收70万元。
选树脱贫典型。今年以来,陡岗镇共评选“脱贫之星”23名,此外还评选出若干“卫生之星”、“自强之星”,让脱贫户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和“致富故事”,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2015年至2018年,陡岗镇共有567户1429人脱贫,已有14个贫困村出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