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上旬,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向社会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现年75岁的孝南区杨店镇杨店社区居民、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杨店高龙”代表性传承人杨双桥榜上有名。
据了解,出生于1944年7月的杨双桥成长于孝南杨店纸扎艺人世家,杨双桥父亲的纸扎技艺精湛,自幼看父亲以一双灵巧的手扎出一条条栩栩如生的龙灯,少年杨双桥感觉非常好奇,他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父亲一样,用一双巧手“变”出这么多生动的作品。
1961年初中毕业后,杨双桥就跟随父亲学起了纸扎工艺。由于耳濡目染,很短的时间,他就掌握了龙灯纸扎的基本技艺,但是始终无法超过父亲,他认真总结反思,发现自己只是掌握了龙灯纸扎的技巧,并没有掌握龙灯纸扎的精髓,那就是要将所扎物品的特点熟稔于心。于是,他开始仔细观察民间舞龙灯场景,边看边琢磨,边琢磨边动手,对自己扎得不满意的作品,总是扎了又拆,拆了又扎,反复刻苦练习,直到满意为止。通过经年累月的练习,杨双桥的扎制技艺日臻完善成熟,扎出的龙灯灯形高大,灯饰艳丽,姿态灵动,栩栩如生,受到舞龙者的喜爱。2014年,时年70岁的杨双桥被评定为“杨店高龙”市级非遗传承人。
据杨双桥对笔者介绍,杨店镇目前共有龙灯116条,广泛分布于杨店镇区和村湾,而这些龙灯都是出自技艺高超的杨店民间纸扎艺人之手。杨双桥从每年农历腊月开始动手扎龙灯,至第二年正月初十元宵节开始前结束。仅2017年腊月至2018年正月初十,杨双桥在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带领家人扎制“杨店高龙”28条,接近镇内龙灯总数的四分之一。
杨双桥今年已75岁,2019年春节、元宵节还没到,已有四里八乡的村民登门请他扎龙灯,大伙信赖他的手艺,笑称“老杨的名字就是品牌”。目前,杨双桥已开始收徒传艺,古老的“杨店高龙”纸扎技艺正经他之手,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薪火相传。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告显示,这次孝感市共有7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除杨双桥外,另6名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是:“安陆大唐竹马”代表性传承人谢问家、“安陆麒狮舞”代表性传承人张明清、“大悟楚剧(北路子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叶春来、“孝昌雕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玉义、“孝感雕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徐惠斌、孝南“肖港抬故事”代表性传承人黄运华。这些非遗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正和杨双桥一样,成为孝感传统非遗项目走进新时代的开路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