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流转土地让冬闲田变增收田



        “往年,田都空着长的都是野草。去年季节性流转种上了油菜后,我们还可以在自己地里打工,今年中稻收成比往年提高了不少,今年我们继续流转”。孝南区卧龙乡长湖村,正在地里干部的村民王心和高兴地对大家说。农民如何让农田效益最大化的?答案就是土地季节性流转。所谓季节性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按季节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种植,保留承包权,只转让使用权。比如某些企业或种田大户租用农户的冬闲田种植油菜、小麦、大麦或蔬菜,春季再把土地还给农户。季节性土地流转实际是是对闲置农田的再利用,农户可以就近打工提高收入,且来年农户自己种植不受影响。

        冬闲田的季节性流转,好处非常多,一方面通过冬季种植,增加了土壤肥力,达到了用地和养地的有机结合,减少了水土流失;其次,减少了田间虫害和杂草过冬,让来年春季农户种植水稻翻耕省工。最主要的是解决了冬闲田撂荒问题,稳定了油菜、小麦的种植面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了资源充分的合理利用,另外,还帮乡村两级解决了屡禁不止的秸秆焚烧问题,比如:卧龙乡卧龙潭村600亩稻田流转给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节省近50000元收割成本,还将田地里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正因为这些原因,这一模式受到农民和经营户的喜爱。

        卧龙乡长湖村民耕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王志华介绍,由于农村劳动力成本高,冬季种植效益低,农民往往在秋收过后不愿意继续种植,而选择外出务工增收,自己作为一名农民,看着土地季节性撂荒、闲置,觉得有必要为本地群众做些什么,正好自己的合作社拥有现成的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去年,他小试了一下,流转了五百亩冬闲田种植油菜、小麦,既帮助了周边群众,自已也从中有了赚头。卧龙乡农机服务中心了解到他去年季节性流转农民土地发展种植收益不错,又积极为他协调卧龙潭、饶屋、夹沟及长湖、群乐等村的冬闲田,争取让他流转更多的土地,预计流转面积将增加到1000亩。

        王志华流转农民土地一般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常用的几种方式是:一种方式是免费帮群众收割稻谷,一边收割一边就地将秸杆粉碎还田,制成肥料肥田,如按市价机械收割每亩成本80元,这样一来,为农户每亩创收80元,还减少了秸杆打捆处理人工费,在收割的同时,解决了秸杆焚烧的大问题;另一种方式是,免费帮群众机耕一次,机耕的价格一般是每亩70元;还有一种方式是免费帮农户机耕两次,农户另外每亩付30元给他,保证开春后农户可以在自家土地上直接种植,为农户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今年,乡党委政府大力推广油菜小麦、反季节蔬菜等越冬作物,为了推广季节性土地流转工作,加大了对冬季农业开发的支持力度,扩大宣传,引导群众,同时,通过资金、物资、技术等扶持,激发起农民开发“冬闲田”的热情,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冬闲田”流转发展特色种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种田能手和外来务农人员复耕或开发利用土地。

        目前,闲置田生钱,实现农户、业主双赢。今年,这种“你种一季,我种半年”的季节性土地流转模式在卧龙乡悄然兴起。冬季无闲田、乡村无闲人”成为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将“闲田”变成“钱田”,不仅成了农民收成的守望,特色种植更是带动众多农民过上了富裕生活。


(作者:涂丽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