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一个“孝”字 默默浸染韶华

张爱兰1982年在孝感市孝昌县王店镇卫生院参加工作,1991年调入孝感市中医院工作,她在护理岗位工作30多年,2017年退休。在工作中,她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多次获得孝昌县王店卫生院、孝昌县卫计局、孝感市中医院先进工作者称号,在生活中,她勤俭持家、敬老爱幼、孝顺老人,与家人、邻里相处和睦。她侍候生病的公公婆婆二十多年,喂水喂饭、擦屎端尿,毫无怨言。22年,她一边工作,一边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地照顾因患病而致生活逐渐不能自理的公公和双目失明的婆婆,还有她自己的父母亲。多年来,她从不为自己考虑,为了照顾老人,同学聚会,张爱兰总是婉言谢绝,没有出去旅游过,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裳,可是她一点儿也不介意,她说:“每一个人都会老,为人子女,孝顺、照顾老人是应尽的义务,不管多么难,我们都应当无怨无悔地去完成。”

责任与爱

张爱兰在责任面前,不推诿,不计较,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她心中充满爱。

1996年,张爱兰66岁的公公,在田间劳作时,突然剧烈头痛,随即神志恍惚,渐渐昏迷,当时急送医院,诊断为“小脑星星细胞瘤”。当时,张爱兰的先生正在武汉进修,张爱兰与先生拿着老父亲的CT片,跑遍了武汉所有的大医院,寻求好的治疗方案,得到的结论是,类似疾病,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几乎一年左右都去世了。张爱兰与先生认真商量后,决定放弃手术治疗,回到孝感市中医院,以现代医学作基本生命支撑,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度过难关。住院两个多月,老人的病情逐渐稳定。

住院期间,老人神志一直恍惚,身体极度乏力,喂饭、大小便处理、身体的搬动及清洗等都需要人帮忙。老人的大女儿远在天津,回来帮忙照顾了几天,不能够长期在家侍奉,所有的日常料理就落在张爱兰夫妇肩上。张爱兰不愿意耽搁先生进修的事情,主动将所有照料公公的活揽在自己身上。每天除了为公公煎煮中药、喂水喂饭、擦洗搬动、经常为老人讲故事聊天,还要照顾眼睛不好的婆婆。两个多月以后,公公竟然奇迹般地能够下床活动。

婆婆患老年白内障,十多年前双目做了手术,换了晶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双眼视神经逐渐萎缩,逐渐失明。这样,高龄的公公婆婆的日常生活照料,基本都落在张爱兰身上,先生平时工作忙,基本上没有时间照顾。但张爱兰只要说起她的先生,两边的脸颊就开心地露出两个酒窝,她说:“人活着,要爱就好好爱,爱屋及乌,爱他所有的一切!”所以她义无反顾地承担所有的一切。公公婆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料理卫生,还要心理疏导,一个也不能落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回去以后照顾老人,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没有逛街看电影的闲暇,没有出去旅游的计划,这些,对张爱兰来说,都不叫做事,她在日记里写道:“我们有一颗慈悲的心,凡事做到问心无愧,那就没有事了”。

善心与爱

张爱兰并不懂临终关怀,但她知道用善心和爱浇灌出来的亲情,能抚平老人身心的伤痛。

除了料好公公婆婆,对自己的父母亲,张爱兰也是极度孝顺。2014年,张爱兰的母亲患下颌下腺癌,身边需要人照顾,老人从患病、手术直至去世,张爱兰挤出点点滴滴的时间回娘家照料老母亲,以尽做女儿的孝心。那些天,张爱兰每天就像打仗一样,除了工作,就是家里——娘家——家里——娘家——来回跑,身体像旋转的陀螺,一刻也不能停歇。辛劳之余,先生理解帮衬,说说小笑话,让家里充满温情,时间也充满幸福。

2016年7月,张爱兰喜添孙子,家里更加充满了幸福感,随之而来的是难题,孙子要人照顾,家里躺着两位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要照顾,权衡再三,张爱兰只能在短暂地照顾孙子后,就把孙子交给了儿子儿媳,又回到家里侍奉公公婆婆。

2016年,公公婆婆已是87岁高龄的老人,公公由于脑部病变,日益变得痴呆,生活已经完全不能自理,有时稍不注意,就把大便拉到四处,还用手拿着到处丢。婆婆由于失明,行动不便,腿骨摔成骨折,卧病在床,张爱兰每天除了安排两老的基本生活,还要随时给两位老人洗浴,处理好个人卫生,满足他们日常的需求。常年的操劳,张爱兰患上了较重的腰疾,有时给公公翻好了身,自己的腰也像裂开了一样,但这些张爱兰一直忍着。

2017年10月,张爱兰正式退休了,心中不禁暗喜,终于可以全身心地孝亲了,先生也能够更加安心地工作了。老人们在城里住久了,嫌闭闷,要求回乡下居住,于是,张爱兰又把双亲送回农村老家,陪着老人住在乡下,每天,安排好老人的饮食起居,在天气晴好时,分别用轮椅车推着老人在外面转转,从村前转到村后,与乡亲邻里的老人聚聚会、聊聊天、解解闷,婆婆性子刚强急躁,弥留之际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有一天,张爱兰出门去买东西去了,婆婆双目失明,用手摸着墙壁,颤颤巍巍爬到门口,身子刚刚爬过门槛,张爱兰回来看见,吓了一跳,耐心劝说,将婆婆搀扶回了房间。张爱兰坐在婆婆的床边,听着婆婆的哭诉,知道婆婆想爬到老屋前面的水塘跳河自杀、一了百了。张爱兰帮婆婆擦洗干净,为婆婆耐心地讲道理,并连夜打电话让婆婆惦记的大姐回来看她,陪伴她,在婆婆最后的日子里,张爱兰每天陪在婆婆身边,为她端水喂饭,擦身子,聊家常,解心结,直至婆婆离去。2018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婆婆安详地走了,享年八十九岁,在悼念她老人家时,村里的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感叹了一句:“我看了华家湾的五代人,爱兰是孝顺第一人。”

张爱兰说,生活永远继续前行,其实,敬奉老人是份内之事,是义务,如果以欢喜之心来做这些事,内心是充满着幸福感的。

爱的传递

百善孝为先,孝以爱为基石,在爱的传递中传承。张爱兰用自己的行动,阐释着爱的传递。

在2018年7月26日的日记中,张爱兰写道:两岁的孙子在家,一大早孙子要出去玩,这么大的小孩到处跑,大人一定要跟着,防止意外,抱着回来吃了早餐面条后,自己在家看着,爹爹大早已喂了面条和药,身上已经擦洗干净,拉大便弄脏的裤子已换好,放在厕所卫生间里。先生上班后,爹爹的弟弟及儿媳们来了,一来看下爹爹,二来看下他们在中医院治病的亲戚。我瞅着他们在这里的空隙,帮我看一下孙子,自己赶快把爹爹的衣物洗干净。这几年爹爹完全不能自理,大便一直拉在床上,每天晚上换两三次纸尿裤和床单,怕老人身上皮肤过敏溃烂,纸尿裤也不敢多用。爹爹患老年痴呆十分严重,总是用手抓自己拉的屎尿,往往刚洗完后,爹爹又拉了,就用手拿屎,还到处摸,身上手上到处都是屎,有时给爹爹一天洗四五次澡,不洗干净家里气味难闻,又赶快把爹爹用轮椅推到厕所去洗,老人还在那儿傻乐。弟妹和叔叔当时看了就觉得难,我不希望他们说难,说难就更难,说容易就容易,照顾老人,我觉得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应不应该,也没有什么难不难,不管是自己做,还是请人做,都要做好,这是义务,也是责任。

今天带孙子到楼下转转,突然感到很不舒服,腰有点痛,接着越来越痛,带着孙子回到家,强忍着安排好客人的饭,客人走后,腰痛越来越厉害,摸也不能摸,实在忍不下去了,想想自己不能倒下,还有两位老人没有入土,自己赶快牵着孙子去做B超,孙子大哭大闹要抱,但实在抱不了,谢天谢地,B超结果是肾结石发了,吐了半天腰疼终于好了点。先生下班回来,下去买了排石药和西瓜给我吃,虽然又累又不舒服,但腰痛真地好多了。照顾老人有时非常恼火,刚刚把一切洗干净了,老人又立马把屎尿弄得到处都是,别人说少给点老人吃,但我不忍心,老人吃的比我多,我希望老人能感受到子女的关爱!小孙子看见我喂公公吃饭,他也跑过来抢着喂,真正让我心里充满了阳光洒遍的温暖!看着一家人在一起和乐的时光,我流下了幸福的眼泪。我相信一家人在一起,团结一心,什么事都能挺过!

张爱兰在自己的微信里说:有人问我,是什么让我二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下来,我真地不会表达,也许当时我只能跟她讲一些琐事,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善心与爱,我把对先生的爱,无怨无愧地传递给身边的老人和孩子,这是一种本能的骨肉相连的关照!也是一种爱的传递吧!(责任编辑:冯欢)

(作者:桂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