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是人社部门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服务民生和展示人社部门形象的重要窗口。当你走进孝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楼办事服务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不找人,好办事”,“您好!请问您需要办什么业务?我帮您取号?”值班人员亲切的话语让上门办事的群众倍感温馨和亲切。
近年来,孝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把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作为行风建设的重点,把抓好窗口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建立常态化的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工作和服务质量作为切入点,以适应和满足群众办事的多样化需求。窗口作风是人社系统干部队伍作风的一个缩影。人社工作是民生工作,从窗口作风建设抓起,抓严抓实抓好全系统的行风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人社服务。
一、整合资源,创建人社服务窗口
针对群众反映人社部门经办管理服务机构分散,办个事需要多个地方跑、手续繁琐、十分不方便的问题,孝南区人社局立行立改。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将位于孝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楼大厅全面整合,五险征收、就业咨询等业务在一楼即可办理完毕。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大服务窗口软、硬件设施建设,整合各经办服务窗口,于2012年10月正式成立孝南区社会保险基金结算稽核局,实现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险一单征收、一处管理、一窗办结,“制度一体化、办事一条龙、服务一站式、便民一卡通”,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简化流程,创新经办服务方式
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窗口引入服务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对所有业务操作规程、工作流程以及手续进行归集和清理,着力简化和优化,取消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使流程加速。倡导人性化服务,如:每天两名值班人员进行人员分流和政策咨询、印制常用表格样表及业务经办流程等,将细致服务送到办事群众面前。对即办事项,前台当场办结,属承诺、上报审批事项,按照“窗口受理、后台审核、内部传递、限时办理、窗口出件”的办理模式,尽最大努力让办事群众少跑一趟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同时还积极推出引导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让群众享受“亲情化、人性化”服务。
三、健全制度,提升综合服务素质
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用规章制度促进窗口人员言行规范。通过礼仪培训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政务礼仪培训。一是采取岗前培训、跟班实习、岗位实践、现场演练、师带徒等多种形式,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沟通技巧,把热心优质服务作为窗口人员的本分和责任。二是落实好首问负责制、AB岗工作制、主任带班制、一次性告知制、全程代理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以制度管人管事。
四、创新管理,建立健全考评机制
加强窗口日常管理,依托信息优势,运行三个系统,完善考评机制。一是利用办结率统计、满意率评价、视频监控“三大系统”细化、量化窗口人员管理,进行综合考核;二是开展季度“服务标兵”评比活动,使大家学有榜样;三是设立“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初步建立起“前台优服务,后台强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成效明显,广大群众交口称赞
群众反映说:“以前一、二天时间才能办好的事,现在只需要十几二十分钟就办好了”。而且体验到“窗口环境优美、便民设施齐全、服务方式多样,管理制度健全、服务流程清晰、经办服务温馨”的服务。据统计,自运行以来,群众满意度直线上升。从原来分散的小窗口逐步成为集办事、宣传、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六、不忘初心,坚持紧盯问题导向
在总结人社作风建设的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回避仍然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作风建设中,要坚持问题导向,不忘服务初心,紧盯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刀刃向内,持续规范窗口服务,优化提高窗口服务质量,用心用情为群众提供服务,展示良好人社服务形象;坚守为民情怀,深化“放管服”改革。及时清理、规范、优化窗口办理事项,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不断推行“互联网+”思维,强力推进智慧人社信息系统建设,破解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方便群众了解、查询、办理人社业务,让群众少跑路、信息多跑路,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效能目标,形成“互联网+人社”发展格局;加强问责问效,实行窗口派驻单位领导班子带班制度,在全方位监督检查中强服务。
成立行风建设领导小组,把行风建设融入日常,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把加强行风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抓手,与巡察工作相结合、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坚持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紧盯脱贫攻坚、五城联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把行风建设抓深入、抓具体、抓实在,以行风建设实效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在为民服务中推动人社事业实现追赶超越。(责任编辑:冯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