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的天使们

我是一名普通的ICU重症监护室护士,身边发生的故事常常不动声色地体现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ICU实行的是24小时无陪护制度,每位住进ICU的患者,所有的治疗、护理以及喂饭、喂水等全由护士们完成。

在ICU工作的护士都有这样一个愿望:要把自己管理的病人收拾得干净、清爽。大多数重症病人是无法说话的,及时发现病人的问题,靠的就是护士的细心和经验。每天下午,护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为患者进行全身温水擦浴。记得有一次,一位老爷爷因为长期受病痛折磨,心情特别不好,非常烦躁,经常对我们骂骂咧咧的,也不愿意配合治疗,但护士田凡,一直开导老人,希望他能配合治疗方案,可老人还是嚷嚷着要出院。由于老人大小便失禁,大便解在了床上自己却没有感觉,田凡发现后,二话没说为老人打水擦洗身上的秽物。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愧疚的说道:“不好意思……我刚刚……唉……!就是我的子女也做不到这样啊。”田凡憨憨的一笑:“没事,爷爷,我理解您,知道您生病了心里不舒服,但您不能放弃自己啊,我们医生护士会努力为您治疗的,您也要好好配合我们的工作,争取早日转回普通病房与家人在一起。”老人点了点头:“好,我打针,好好配合治疗,小姑娘,谢谢你!”那一刻,田凡她是发光的。那是用心去善待痛苦中的病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并且得到了病人的理解与认可。

“咳嗽,再来一次,用点力气。”在吸痰的时候,我们经常鼓励意识清醒、气道开放的病人增加咳嗽的次数。有一次,一名气道湿化的患者,一阵呛咳,气道中的痰立刻从人工气道往外喷,正好喷在一旁处理患者的护士刘环环身上,可刘环环眉头都没皱一下,反而鼓励病人咳嗽,让他尽量把痰清理干净。有病人状况好转了,咳嗽次数增多了,吸痰有效了,护士们都会很高兴,她们的爱是如此纯洁。

6月4日,一位患脓毒血症的患者病情危急,需要做血液灌流。血液灌流技术是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只有郭婷和石恒露能熟练操作,石恒露进修去了,护士长只好打电话通知郭婷,那天郭婷值完夜班正在回家的路上,但她一接到电话就立马赶回科室为病人做治疗。病人情绪非常烦燥,不停的在床上蹬腿、敲打床,操作无法顺利进行。血液从股静脉置管引流出来后,若病人体位不当就无法正常引血,机器便停止运转。为保证机器正常运转,郭婷一直一动不动地扶着患者的腿部,保持正确的体位,就这样坚持了整整三个小时。郭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南丁格尔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

而带病上班,是科室里的常态,其中又有多少说不清道不完的心酸和无奈。昨天,汪俊华打着针与护士长一起查对医嘱,今天护士长一边打针一边给病人办理出院手续,那种感受,常人又怎能体会?或许,这就是白衣天使:我,是一名护士,穿上护士服,我就不再是我自己;病人需要我的时候,我会不顾一切,挺身而出!这就是护理职业与生俱来的使命感。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在我们ICU病房里,这样一群普通、可爱的天使们,没有说过任何豪言壮语,却总是悄悄地、悄悄地把患者放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作者:程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