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圆满完成了七创全国、八创全省“双拥模范城”迎检,被表彰为全省拥军优属先进单位。
他们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连续4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他们事事勇争一流,连续4年被表彰为全省综合评估优秀单位。
他们获得兄弟单位青睐,外地县市纷踏而至,来这里考察取经……
一句温馨的话语,让服务对象舒心
“同志,对不起,按照政策规定,办理结婚证,必须要双方身份证、户口本原件,请你们理解。”2017年8月31日下午,一对夫妻因为结婚证遗失,孩子到孝感城区某学校报名受阻。夫妻俩赶到孝南区婚姻登记处补办手续时,发现女方的身份证遗留在武汉打工的地方,而当天是学校报名的最后一天。
不回去拿,结婚证办不了;回去拿,又要失去报名时间,怎么办?“别急,慢慢来,我们共同想一下办法!”正在女方木纳得快要流出泪来时,工作人员向她递来一怀温水,并迅速向领导汇报。
登记处主任获悉这一情况后,通过电话与学校负责人沟通,最后达成协议:按政策先接收孩子入学,然后再提供结婚证。问题得到解决,夫妻俩不停地对婚管登记处工作人员道谢。
为群众着想,让群众少跑路,作为窗口服务单位的孝南区民政局,着力开展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老百姓满意度,既得到城乡居民认可,又受到上级充分肯定。
区婚姻登记处率全市之先,设置语音咨询电话服务,开展预约登记、“吉日登记”、“一对一”等服务,极大便利了婚姻登记当事人。
区光荣院开展“三院(园)同创”、全省民政养老服务机构质量大提升等创建,为革命功臣提供其乐融融的养老环境和细致贴心的关爱服务,被表彰为“全国文明优抚事业单位”。
区社会福利院打造一流养老服务机构,分别被全国老龄委、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表彰为“全国敬老文明号”、“省级青年文明号”。
烟灯山陵园管理处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低碳清明风尚,倡导民众移风易俗,每年接待祭祀家属16万人次,免费循环置换鲜花1000多次,减少和杜绝了纸钱、鞭炮燃放,被表彰为“省一级经营性公墓。”
区殡管所减免困难群众基本丧葬费约52.8万元,自筹和争取资金近百万元对守灵楼、火化炉等配套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升级,让逝者体面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让家属用无微不至的丧葬服务送别亲人。
一份真情的关怀,让困难群众暖心
关怀和帮助弱势群体是民政人的重要职责,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准扶贫提升到战略地位后,民政部门不断调整工作重点,助力脱贫攻坚。
区民政局夯实社会救助工作,发挥着民政兜底职能。他们及时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散居和集中孤儿等最新标准,让33575名困难群众第一时间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每年岁未年终,区民政局都多方筹资,为困难群众送去米、油、寒衣、寒被等生活物资及现金,让他们过上温暖、祥和的春节。仅去年,他们就发放慰问金890多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888人260多万元。
让兜底政策阳光透明,区民政局定期对城乡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对象进行核查,建立了干部近亲属低保备案制度,登记备案128户234人。截至目前,通过信息比对、集中核对、纪委大数据比对等措施,清退城市低保1382户2537人、农村低保1407户2680人、特困供养对象2人。
区民政局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及时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各类扶贫资金。仅2017年,补发扶贫资金1453.4万元、特困供养对象丧葬补助111.9万元、医疗救助1500.99万元。切实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对包保的精准扶贫村落实了年度帮扶计划,投入了帮扶资金,开展了危房改造、慈善助学、指导建设蔬菜种植大棚等帮扶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方和谐的乐土,让桑榆老人开心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万福新城的新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但见老人们兴致正浓,打麻将的、走象棋的、绘画写字的,切磋技艺,时而严肃,时而说笑,偶而还会象小孩一样据理力争一番:开心和谐的场面,仿佛让他们又返老还童,回到当年天真无邪的孩提时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这既是社会责任,更是孝南民政人的责任与担当。
区民政局推进社会福利机构标准化建设,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对区光荣院、13所区乡福利院,以及5家社会养老机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平安工程”、“冬暖工程”等,安装配齐液晶电视、空调等生活设备,提升老人生活质量。
与96580平台签订共建协议,携手开展智慧养老服务。为城区四街200余名“三无”及90岁以上高龄困难老人,发放政府购买服务券25万元。推介居家养老模式,广场街道晒书台社区完成省级示范点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
目前,孝南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设施)335家,床位5614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36张,在全省同类地区处于领先位置。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际,落日余辉照耀下的古澴川大地,显得那么灿烂、壮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