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柏清同志的事迹在孝南区政府网(4月25日)和《孝感日报》(5月10)刊登后,孝南区干部纷纷谈论和书写学习梁柏清事迹的感想体会。
孝南区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笃儒说:“我见梁柏清文字功夫深厚,经实地写作考察,首先向地委推荐他去北京写胡锡奎传记。他从没有找身居要职的胞兄和同学拉关系,完全靠自己良好的道德、真才实学和艰苦实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受人尊敬的史志行家。现如今媒体宣传他的感人事迹,也证明我们当初选准和用准了一个人才!”
区供销社退休干部、区诗联学会会长李和清说,梁柏清连夜为《澴川诗词大观》搜集编写资料,敬业和专业精神令人敬佩。
区委办公室副主任李硕民说:"梁柏清同志事迹感人,精神更感人。他为人朴实,为学严谨,为业勤恳,为官淡泊。他的人生是笔耕的人生、书史的人生、奉献的人生、无悔的人生。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区政协副秘书长张国胜动情地写道:“梁柏清是一个患过癌症的老人,以对史志事业无限热爱的情怀为精神支柱,以从未停止的笔杆子为武器,与命运抗争,与世人谈之色变的病魔抗争,演绎了延续生命数年的奇迹。他是孝南地方志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认识梁老师有30多年,每每见到他,总是情不自禁地对他肃然起敬。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们的老主任、方志专家,更多是因为他那种永不停歇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为史志事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盛世当修志,奈何阻重深。连条件优越,精力旺盛的年轻人都望而却步的‘头痛事’,年近八旬的梁柏清老人却拖着病体残躯做成了。老人留下的岂止只是一部承载先人劳动、智慧与文明的史志资料,难道不更是一份弥足珍贵,值得子孙后代永远珍藏的精神财富,一曲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让人顶礼膜拜的夕阳赞歌!”
区司法局局长刘向东深情地说:“写史志人都是无名英雄,值得敬佩。梁柏清同志有松柏般风骨,清水一样品格,淡泊名利、守住清贫、耐住寂寞、忍住病痛,编修史志,资治育人,延续和光大孝南光辉历史,值得点赞!”
区纪委组宣部部长李森林认真地说:“梁柏清同志34年如一日倾情精心编写史志,忘我忘病,忘利忘龄,不忘初心。我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决心以梁柏清同志为榜样,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淡泊名利,带头遵纪守法,秉公执纪执法。”
区人大办公室老干科科长黄继平红着眼圈说:“我读‘寸心滴墨凝汗青’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是一篇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不忘初心,牢记宗旨,77岁高龄的梁柏清老人退休之后还与疾病作顽强的斗争,热情服从组织安排,继续发挥余热,带着对老区深厚的感情倾心倾情,夜以继日地书写着光辉的篇章。他热爱党,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精神可敬,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和无私奉献的朴素情怀。”
区委组织部调研科长刘刚激动说:“志史植柏华盖澴川大地,做人冰清留取丹心汗青。梁柏清在半个世纪的志史事业中,学习不辍,笔耕不辍,年近80身患癌症,矢志不渝主持编纂史书,不忘初心感人至深;著作等身,名气大,得到很多领导肯定,但能一直与青灯书籍作伴,扎根基层党的志史事业,不为自己、亲属、身边人向领导提要求、打招呼、谋职位,两袖清风,用廉洁自律书写自己的历史、回报组织的信任,老先生不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干部身份、公民身份,值得我一生认真学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