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化解拆迁难题

签下了征迁合同,在安置房选房表上贴上了小红旗,4月29日,一个星期以来一直记挂着拆迁事宜的董耀明长舒了一口气:“今天晚上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与孝南区书院街城西社区的大多数居民一样,董耀明的半辈子都住在这老澴河旁。较之亲邻,董耀明算得上城西社区的“大户人家”,家中一间平房,一套三层的小楼,独门独户,推开家门就是一片果园,屋侧便是澴水,用董耀明的话来说,这比豪华的别墅也差不到哪去。

居住了50年的家要拆迁,再也看不到门前果树结出一个个金黄灿烂的橘子,董耀明自然是舍不得,“从独门独院搬上电梯高楼,这种转变着实大了些。”

看到社区拿出的安置区规划设计图,董耀明的女儿对设计十分满意,试着说服父亲,早些签下合同,选一个好的房型。此时,董耀明也有些动了心。

社区干部与董耀明都十分熟稔,平时经常打着交道,也有了感情。架不住社区干部“车轱辘”似的做思想工作,董耀明总算是决定签下这份征迁合同。

家中土地涉及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多种产权,签字的过程不算顺利。

一直以来,家中那间平房都是董耀明的哥哥进行管理,改建成了厂房进行车床加工。按规定,厂房拆迁是没有拆迁补偿的,哥哥没法接受这个决定,嫂子甚至打算以伤害自己进行“威胁”。董耀明回到家一遍遍地给哥哥做思想工作。“拆迁改造环境是好事”……一天又一天,董耀明硬生生地说到嗓子都带着些嘶哑。拗不过董耀明,哥哥答应了。

看到董耀明如此费力,孝南区老澴河综合治理房屋征收指挥部办公室也积极争取,在政策范围内给予他哥哥一定的补偿。

家门前的那片果树种了11年,按什么标准赔付?早年划分责任制时购买来的两间厕所又是如何赔付呢?社区干部多次单独开会研究,只为了给董耀明一个满意的答复。

一周前,董耀明选好了楼层与房型,因合同没签上字,安置表上没法贴小红旗,按理说只要别人签了合同都能选下那间房,但社区干部坚持为他保留了下来,最终小红旗贴上老澴河城西安置房选房表十四号楼1602室的空白处,董耀明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他说:“街道和社区的干部们太热情了,被他们的热情感动才是我愿意签字的最大原因。”

“新的房子,我选了澴河边的那栋楼,等住上新房的那天,打开窗肯定能看到清澈的河水,河里应该会有很多鱼吧?”对未来,董耀明有了更多憧憬。


(作者:特约记者陆新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