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桃花绽开了花蕊,柳树抽出了绿芽,春天的气息愈加浓郁。在孝南区杨店镇,处处可以感受桃园芬芳,环境整洁靓丽。近年来,该镇创新城镇管理办法,多措并举,将城镇环境、民生工程、基建设施等工作落到实处,千年古镇旧貌换新颜。
创新城镇管理 规范农村建房
针对老镇区大量居民自建房布局混乱、无序,给旧城改造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完善带来一定难度等问题,杨店镇创新城镇管理办法,于2017年9月出台了《杨店镇村镇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农村建房管理力度,从根源上防止建房矛盾和安全监管,保障镇区建设环境。
“该《办法》中详细规定了将农村建房和集镇建房纳入管理范围,即需要建房的居民要向土地部门报备,并签订四邻协议,确保安全施工等。”据杨店镇副镇长熊伟介绍,城镇面貌关系到城镇的形象,政府多方筹集资金,积极推动老镇区改造,建设西子街城镇新片区,提升旧镇区功能和品质。
“由于杨店镇围绕一条狭长的街面而建,每到节假日期间,交通堵塞的情况十分严重,为此,我们还路于民,进一步规范出店经营、占道经营等行为。”熊伟介绍,镇委镇政府成立七个工作专班,每天由一名党政领导带队,与交警、交管、食品药品、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对出店等市场经营主体进行劝阻,要求其将占道物品搬离,并承诺后期不再出店经营。“现在,街面出店经营和占道经营等行为基本杜绝,街面秩序和环境明显改观。”
乡镇管理难度大,其中违建住房现象尤其严重。为加大控违拆违力度,对农户违反禁止性建房规定的,一律予以强制拆除。“镇村镇办、土管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把审批关,农村各总支、村两委加强对辖区范围内建房的监管,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据介绍,规范农村建房之后全年农村建房事故率明显降低。邻里矛盾减少了,四邻更加和谐了,最重要的是违规乱建减少了。
在加大控违拆违力度的同时,贫困户危房改造如箭在弦。如何用活用足危房改造政策,镇委镇政府铆足干劲,重点把利民政策向精准扶贫对象、重点特困对象倾斜,今年已经为29户精准扶贫对象落实危房改造政策,7户重点特困对象落实危改。
精心编制规划 建设旅游名镇
杨店镇,东面濒临黄孝河(界河),与武汉市黄陂区一衣带水;西边紧靠孙家河(浐川河),与孝南区西河镇隔河相望;南部紧连京广线,与孝南区三汊、祝站两镇接壤;北部遥望双峰山,与孝昌县丰山镇、邹岗镇两镇相邻。为更好促进全域城乡统筹发展,该镇重新编制总体规划,使集镇各项管理更趋科学。
按照“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及统筹城乡发展和“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要求,杨店镇着眼全域范围,综合研究杨店镇发展潜力与条件,协调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等各项发展规划。
“在这份总规里,我们确定了杨店镇的发展总体目标,即是以建设‘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小城镇’为总体目标,创建生态城乡、智慧城乡、休闲城乡、宜居城乡。”熊伟介绍,总规系统地、全面地对杨店镇各项工作进行了划分,明确了生态文化旅游名镇、休闲田园宜居小镇的城镇性质。同时,也对该镇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系统规定。“我们依托杨店镇优越的区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结合杨店产业发展基础,发展绿色化产业,引导绿色化农业、服务业等,对旅游项目提档升级。”
保护绿水青山 扮靓美丽乡村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杨店镇全面向农村生活垃圾宣战,投资150万元在王杨线以北新建了垃圾中转站1座,每天配备4名司机和1名操作人员,对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定向清理和收集;另外配备勾臂箱200个,勾臂车10台,压缩车2台,目前,各个村湾陈年垃圾已经清理完毕,长效保洁机制初步建立,群众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提高。
“过去,乡镇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极大影响了杨店河水质和生态环境,为此,我们在杨店镇以南建立污水处理厂,计划处理能力为每天2500吨,目前是整个孝南区设计处理能力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的污水处理厂采取ppp模式,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地下管网设计阶段。
为进一步开展环境督察整治,加大环保督察力度,整顿污染企业,杨店镇依法关停污染企业1家,淘汰燃煤锅炉2座。同时,全面推行“河库长制”,树立河长制度牌18处,对镇域内的河段清淤。
医疗卫生关系到镇内居民的身体健康,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进一步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水平,占地50亩、投资8000万的杨店镇孝南第二医院开工建设中。一系列公共服务投入使群众增添了极大的幸福感、获得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