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磨好每一片镜

冬末春初,乍暖还寒。2月27日,位于孝南经济开发区的松林光电科技(湖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新一批透镜正在接受最后人工检验,它们将于当天下午报关出口日本,并在那里经调试、装配,成为某爆款投影仪成像系统关键部件。

“3月份,我们的光棱镜、透镜、平面镜生产量要达到180万片以上,将创历史新高!”松林光电副总经理廖贵军告诉记者,春节假期公司积攒下大量订单,初八复工后,工人师傅和机械设备已连续多日满负荷作业、运转,全厂上下拧成一股绳,铆足干劲冲刺新年产销“开门红”。

松林光电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是较早一批落户孝南经济开发区的外资企业,主要生产商用投影仪、单反相机、激光打印机等数码设备所需的棱镜、透镜、平面镜等光学元件,产品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西欧等国家和地区,下游客户囊括爱普生、索尼、奥林巴斯等国际知名光学仪器生产商。

光学加工工艺繁复,各类精密光学仪器对配套元件精准度、光洁度、粗糙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松林光电,一片透镜从切削到抛光再到镀膜,每一个加工环节均须按照既定参数严格进行,若客户提出特殊要求,还需要技师手工反复研磨、调校。

为力求每一批出厂产品合格率达到100%,松林光电严把品控关,制定出计量管理、制程控制、不良品纠正预防以及品质评价等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在平面研磨、透镜研磨、多层光学膜和磁控溅射成膜等关键技术上狠下“绣花工”。

“这几年,我们年均科研经费投入都在1000万元以上,为的就是紧跟市场步伐,将业内前端技术化为己有。”廖贵军说。

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光学行业,“持续满足顾客需求”是松林光电常保优势地位的“秘诀”所在。

2015年前后,随着产业格局的微妙变化,数码相机领域迎来了新一轮技术变革,各大厂商纷纷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新机型,分抢市场蛋糕。

与松林光电已合作多年的厂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消费者夜间拍摄需求,必须研制并生产出在微光环境下,呈现低噪点、高清晰画质的镜头。

这一要求,让公司陷入两难境地。接单?不仅需要技术攻关,还要购进配套设备,且新产品市场前景难以预测;不接?意味着将丢失老客户,有损市场口碑。

经反复权衡,公司高管达成共识:尽可能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和设备改造,降低研发成本。

为此,松林光电组织技术骨干、开展校企合作,前后累计耗时一年,研制出在不同光学条件下均可轻易识别可见光的分光棱镜。

在试产环节,公司技术员发现最初设计的棱镜直径偏大,无法与结构紧凑的镜头完美契合,又对棱镜角度、尺寸等进行了重新修改,最终实现了全部产品的如期交付。

“客户有所需,我必有所应。产品交付后,对方十分满意,双方合作也得以进一步深化。”廖贵军表示,客户需求驱使公司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让松林光电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据了解,当前松林光电已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20个,发明专利3个,年产值已达3亿元。


(作者:记者许航 特约记者李习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