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火清一家的幸福年

岁末年初,恰逢一场雨夹雪,宁静祥和的孝南区陡岗镇池庙村凭添了一股冬的气息。

1月3日,来到村民池火清的家,夫妻俩正忙着置办年货,简朴的小屋已透出浓浓年味。

见来了客人,夫妻俩忙停下手中的活,打开了话匣子。

2012年,作为家里主要劳动力的池火清,被确诊为肝硬化腹水。突然没有了经济来源,还要照顾生病的丈夫、年幼的孩子,负担高额的医疗费,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都压在了妻子李望娥身上。

“即使处境十分艰难,但我相信努力下去,日子总会好起来。”李望娥说,“没想到5年的光景,日子就好了起来。”而改变这一切的契机,是2015年进驻池庙村的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帮助。

2015年8月,驻村扶贫队进驻池庙村,通过调查摸底,将池火清一家列为精准扶贫户并办理了低保。帮扶干部叶健更是悉心地为他们家制定了脱贫计划:给患病的池火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救助、为正在读大学的儿子办理助学贷款、帮李望娥就近找些零工岗位。

“日常生活有低保保证、吃药有慢性病报销、住院有大病救助兜底。”尝到政策甜头的池火清乐呵呵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在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再也不用为大额医疗费用发愁了。”

很快,政策帮扶加上勤劳苦干,池火清一家紧巴巴的日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15年底实现了脱贫出列。

人逢喜事精神爽,家里的境况好了,池火清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遇到乡里乡亲的房屋需要小修小补,泥瓦工出身的池火清还可以重操旧业赚些钱。

“脱贫靠劳动,不能躺在‘政策温床’上。”受益于好政策的池火清夫妻俩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如今,李望娥一个人将家里的3.46亩耕地打理得井井有条,池火清也能偶尔帮帮忙,儿子池华斌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

“儿子还想读博士呢,将来用所学的知识回报家乡。”池火清说。

屋外瑞雪中,一棵橘树挂满果实。

“孩子们就要回家过年了,这棵橘树是十几年前他们一起种下的,儿子叮嘱将橘子留到过年一起吃。”李望娥幸福地说。


(作者:毛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