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瑞雪纷纷,大地素裹,在朱湖农场三合生产队田间地头,新修的田间沟渠在白雪覆盖下,如条条精美的琴弦,奏响喜庆丰收的乐章。
朱湖地势低洼,易涝易灾,农场坚持把水利建设放在保丰收、强实力、决胜小康社会的首位,2016年底以来,采取农场集中力量抓重点项目、大队因地制宜兴小型水利、生产队八仙过海修田间沟渠的办法,整合“五农”资金大兴水利,共投资650万元,开挖整治沟渠9870米,清淤5500米,兴修和升级配套道路17条8300米,完善排灌泵站19座,确保了全场44000亩农田、水面旱涝保收。
强农投资兴水利。先后投资347万元,结合推行河长制,完成了汉川渠、工农渠、三合渠、鱼尾渠等重要渠道的综合整治,创建了工农渠水利示范项目带、三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区、朱辛路水利开发示范轴。即将全面推进的工农渠水利示范项目带全长3600米,计划通过清淤、治坡、整形、绿化,打造成与朱湖国家湿地公园相映生辉的乡村观光绿道;目前,已基本完成黄家山段500米示范整治,通过扩容、清淤、打护坡、搞绿化,恢复了水清岸美农家乐的自然景观。
惠农专资兴水利。整合省农垦精准扶贫扶助资金140万元、“一事一议”和水利建设项目资金180万元,投工投劳3000多个,支持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3个非贫困村针对农业生产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兴办小微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30个,解决了群众所急所盼的问题。
扶农帮资兴水利。在孝南区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投入资金32万元,整合用于水利建设,使精准扶贫生产队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四汊生产队在区环保局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优化了水利设施,激发和调动了各方力量对农业的投资热情,今冬又完成土地向优质投资大户流转面积710亩,全队耕地面积流转共达1240亩,集约化经营率占总面积的69.86%。鱼尾生产队在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路渠林网覆盖率提高到100%,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引农出资兴水利。全场用于水利建设的农户出资达23万元,通过众筹自出共用,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农户主人翁责任感,还在全场形成了兴水利、多投入、重管护的浓厚氛围。
为农垫资兴水利。为解决资金筹集不快、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而影响水利设施发挥作用的问题,农场鼓励社会人士、中标承建责任人垫资搞建设,累计垫资量达260多万元。仅中标责任人肖云华就垫资120多万元,帮助三合、四汊、南阳等5个生产队及时高效优质完成了沟渠整治等施工任务,使水利项目早完工、早见效、早受益。
水利为朱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去年,成功地抵御了夏涝秋旱,农业再获丰收,全场实现粮食总产17791吨,同比增长1.96%,水产品总产量10329吨,同比增长2.01%。产业化支柱产业稳步扩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朱湖糯米”种植基地扩大到27000亩,花卉苗木基地扩大到13000亩,虾稻基地扩大到7300亩。水畅河清倍添秀色,继三合、长湾后,四汊生产队被确定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试点村,黄家山等5个生产队被评为市区美丽乡村示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