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交通扶贫 不让一家一户落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脉,是农民致富的必经之路。孝南区的贫困村交通发展相对滞后,对外交通不便,城乡衔接不畅,村内多是土路,运输通道少、标准低,服务质量水平落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短板。因此,加快实施交通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先手棋”。2014年以来,孝南区交通运输局以改善交通作为突破口,打响交通脱贫攻坚战,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交通保障,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机械难进来,产品难出去。”这句话是曾经祝站镇玉丰村村道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孝南贫困村村道的真实情况。路况等级差、断头路多等问题成为了制约乡村发展的首要原因。

祝站镇玉丰村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在祝站镇38个行政村中,人均收入较低,排名靠后,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几年前的玉丰村,村道都是泥土路,一到下雨天出行困难,农产品无法运出销售,农用机械也不方便进来,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因为路网不畅,道路泥泞,村里的环境、村容村貌也较差,生活垃圾、农业垃圾随处堆积,居住环境不好,村民深受其苦。

2014年开始,孝南区交通运输局大力实施“交通先行,脱贫攻坚”专项行动,针对玉丰村的具体困难,已累计投入资金240万元,用于玉丰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为玉丰村三个自然湾修筑湾间循环水泥路5.4公里;改造院子湾北小河桥1座,基本实现了组组通、户户通,彻底改写了玉丰人祖祖辈辈走泥巴路的历史。同时水泥硬化3个多功能广场3500平方米,农忙时为村民提供打谷晾晒的稻场,农忙过去,成为村民休闲小憩的活动中心。

道路硬化之前,许多人都在外务工,收入也不稳定,回家发展的愿望一年比一年强烈,但是家乡落后的道路交通使他们颇为担心产品生产及运输等问题,所以迟迟没有下定决心返乡。水泥路修起了后,运输方便了,家乡的居住环境也改善了,许多在外闯荡的人返乡盖起了新房子,准备在家乡稳定下来,干一番事业。

公路贯通了,财源就进来了。回乡创业的村民余东率先申请贷款,带领6名贫困户一起成立了玉丰养殖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起了养殖业。同时,整个玉丰村,原本运输不便的农副产品,现在路修好了,商贩直接开车到老百姓家门口、田地里就可以收购走,不仅大大的缩减了劳动强度,也大大缩减商贩成本,现在通村路让玉丰村的“小康梦”更近了。通过这几年的建设,该村也将在今年摘掉贫困“帽子”。

玉丰村的发展是近年来孝南交通设施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随着交通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路网织密,越来越多的村子像玉丰村一样,慢慢发展起来。公路通了,乡镇深处的村落与广阔的外部天地接上了轨,村路已成为农民脱贫摘帽的“致富路”。

截至目前,全区村道里程已达2065公里,仅2017年,交通部门实施建设的全区扶贫道路里程就达23.45公里,共计投入资金586.25万元,为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群众致富增收创造了良好交通条件。(责任编辑:冯欢)

(作者:万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