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有这样一名女性,23年来长期坚守在情系百姓、服务群众的一线岗位上。
她以真心真情凝聚人心,敢当基层妇联的“螺丝钉”,带领该村妇女工作走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她,就是去年荣获“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袁湖村妇代会主任彭秋华。
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1994年,袁湖村“两委”班子换届,彭秋华被村民推选为村委委员、妇联主任兼计生专干。
彭秋华把一腔热血都投入到妇联工作上。白天,她走家串户宣传妇联工作政策,晚上登堂入室做村民计生工作,追到田间地头跟妇女们促膝谈心更是家常便饭。
即便是逢年过节,彭秋华也没闲着,她紧盯着那些“流动户”挨家挨户上门做服务引导、政策宣传,切实做到“宣传政策不漏户、服务对象不漏人”。
她为袁湖村谋发展、干实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老公说她是个“公家人”,群众则善意地笑称她为“拼命三郎”。
彭秋华的努力有回报——由彭秋华带领的妇女工作队协作理事会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100万余元,又陆续吸引了社会各界投入1000多万元对袁湖村新农村建设进行整体推进。道路平了,路灯亮了,房子好了,村里老百姓日子越发红火了……告别“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房屋乱建、柴草乱堆、禽畜乱便”,袁湖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农村”。
彭秋华却因为工作积劳成疾,两次住院治疗。即便这样,她每次一出院便第一时间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就这样,彭秋华分管的计生工作连年位于全镇前列。
群众眼中的“热心人”
袁湖村90%以上的年轻人在外打工,家中老幼留守的现象较为普遍。
那些父母不在身边,从小缺乏关爱的留守儿童,牵动着彭秋华的心。
她同镇关工委、村小学组织帮教活动,每年暑假期间,发动在附近打工和留守在家的年轻妇女,成立“爱心妈妈志愿队”、“妇女儿童维权志愿队”,帮助这些留守孩子们。
彭秋华是群众眼中的“热心人”,尤其好管“闲事”。她带头号召妇女们积极参加村里的“和事佬协会”,处理村民的一些小矛盾纠纷,用“热心、耐心、关心、爱心、尽心”等五心原则,认真接待每一位来访者,妥善处理每一项纠纷。短短一年间,经彭秋华手就接待和处理了18起来访和纠纷。
为了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消除偏见,反对家庭暴力,彭秋华组织成立“巾帼矛盾调解志愿队”,普及新《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号召广大妇女学法、懂法,举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和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妇女心中的“知心人”
彭秋华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发动一个妇女就是发动一个家庭,发动一群妇女就能带活一个村。”
她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相继成立以妇女为主的“文明新风腰鼓队”、“广场舞队”和“老年人戏曲自娱班”。夜幕降临,袁湖村的妇女聚集到广场上,打腰鼓、跳广场舞、练戏曲。
彭秋华还巧借“星光计划”这一独具孝南特色的品牌,结合村妇联工作,成立“文化科技知识宣传队”,“巾帼建功创业队”等,表彰一批女种养能手、女强人、开明婆婆、好媳妇、阳光女孩、文明示范户、知心大姐等,全村呈现出一片“比、学、帮、看”的氛围。
当别人请教她如何破解妇联工作难题时,彭秋华笑着说:“哪有什么难题?和姐妹们走近些,心换心就能赢得她们的理解和支持。”
在彭秋华的努力下,袁湖村获评湖北省妇联系统“先进单位”,全省“优秀妇女之家”,2015年获得全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的称号。去年,52岁的彭秋华荣获“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成为我省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妇女干部。(责任编辑:徐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