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孝南在全区农村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狠刹“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炫富”的不正之风,树立“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文明新风。
正面引导传新风
近年来,“儿女结个婚,爹妈脱层皮”的现象普遍存在。新铺镇郝庙村村民魏凯与黄雪洁的婚礼却一改俗套:不要彩礼,不要房,不要车,不大宴宾客。身为歌唱演员的新娘邀请同学一起在村级广场表演文艺节目,为附近的乡亲们送去了“文化喜宴”,乡亲们直呼开了眼界。
这是孝南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缩影。
3月1日,孝南区文明办在全区发起“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厚养薄葬、健康生活”的倡议,号召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共同培育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生活风尚。
在西河镇,包含生活、道德、伦理等内容的“三字经”、七字歌宣传展板图文并茂。在三汊镇,一条集核心价值观、文明创建、家庭美德、移风易俗等内容于一体的宣传长廊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在东山头,几十条寓意深刻的移风易俗语句搭配着诙谐幽默的漫画,三百米宣传专栏让人眼前一亮……
各地充分利用广播喇叭、宣传栏、张贴标语、漫画等形式,对文明乡风进行广泛宣传,印发《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倡议书》15万份。同时,各村村干部通过微信、QQ等平台,发布移风易俗相关的视频、文字和图片,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为加强对全区村民的正面引导,孝南区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分层分类选树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美德少年等各类先进典型,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
目前,全区选树最美孝南人候选人32人,文明家庭30户,好婆媳30对、模范丈夫30名、美德少年20人。
实践养成育新风
今年以来,孝南区将树立文明乡风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建立了58个移风易俗示范创建村,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改水、改路、改厨、改圈、改厕,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17年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1400万元,乡镇配套投入1200余万元。
从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升文明素养入手,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将乡风文明建设引向深入。利用在外老板回乡之际,宣传村湾治理措施及成效,争取老板捐款捐物支持垃圾治理,共建美好家园。
有关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移风易俗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区殡葬管理所开展清明节期间文明节地生态安葬万人签名活动,积极倡导家庭追思、网络祭祀等低碳环保祭祀方式。
区婚姻登记处开展送婚姻法律知识下乡活动,倡导节俭办婚宴,免费为当事人颁发结婚证,为有需求的婚姻当事人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制度约束倡新风
西河镇黄岗村村民刘某今年5月因肺癌过世,欠下大笔债务。刘某的儿子按照农村习俗准备借钱大操大办其后事。闻知这一情况后,村两委联合村红白理事会成员迅速赶往刘家劝说,葬礼最终举办得简单朴素,节省3万元开支。
孝南区在《村规民约》和《红白事办理公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对遵守“两约”的主家进行表扬推介,同时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截至目前,全区407个行政村建立红白理事会,遏制婚丧事大操大办的不良现象,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习俗新风尚。
朋兴乡建光村外迁100多座坟墓,劝导废弃棺木、少放鞭炮、不大办宴席。毛陈镇东海社区加大投入发展公益性墓地,将骨灰盒进行集中安放。开发区甘山社区丧事实行一天制,每次花费控制在2000元以内……各地通过建组织、立规矩,把推动移风易俗这项“软任务”变成了“硬约束”。
红白喜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多了。随着移风易俗工作深入推进,“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生活方式在孝南蔚然成风。(责任编辑:冯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