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头的花生苗打了蔫,田里的水稻正在扬花中,近期持续的晴热高温无雨天气,导致区委统战部对口联系的精准扶贫村祝站镇土门村900 亩农田和230亩塘堰受旱。
旱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收成。土门村地处丘陵地带,水源条件比较薄弱,远无来水、近无水库。如何解决水源的问题,成为抗旱成败的关键。为了引水抗旱,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积极商量对策,察看地形,向镇委请求支持,决定从野猪湖逐级提灌引水抗旱,并主动承担沿线村提灌引水任务。
由于野猪湖提灌泵站离土门村7公里,引水到土门村要经过六个村,距离远,沿线放水闸多,渠道堵塞。统战部未雨绸缪,上半年与村两委商定落实的架设抗旱排积电线杆早已在5月份安装到位,为了保证提灌引水能到村,土门村请了18名民工沿线守闸、清渠,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顶烈日,冒酷暑,到渠边看水情,到闸边巡险情,经过不懈努力,远道而来的“解渴水”终于流进了土门村的大塘小堰和田间地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