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的孝儿媳

    朋兴乡挂口社区石火芝老人,今年105岁高寿,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精神矍铄,身体健康。问起有何长寿秘诀,老人直夸儿媳妇张吉利孝顺,对她照顾有加。在这个家里,现年62岁的张吉利,与丈夫刘长林一起,40多年来,用言行传承着孝老爱亲美德,经营着五代同堂的大家庭,一家人相处和睦,生活幸福美满。

    百岁老人的“贴心棉袄”

    张吉利,现年62岁,中共党员,药技师,出生于北京海军大院一军人家庭,1968年响应党的号召随父母到新疆农九师166团援疆,与同样随父母援疆的刘长林在新疆相识结婚,育有一子。1989年刘长林父母因年事高,思乡心切,想落叶归根,迁回老家朋兴乡挂口村居住,张吉利怕老人年老体弱,无人照顾,便做通丈夫的工作,夫妻二人毅然放弃新疆优越的工作,随公公、婆婆回孝感老家工作生活,在老人身边照顾二老的饮食起居生活,1992年张吉利的公公去世,婆婆平时孤单更需要人照顾,张吉利因工作单位较远,便辞去医院工作,回家一心一意照顾婆婆。

    有一年的冬天,天气严寒,婆婆患上了角质瘤,脸上的瘤子有小半个拳头那么大。在放射科室门口,婆婆突然间不愿意进去了,就像一个孩子一样,紧紧攥着她的手,双眼充满了害怕和无助,张吉利甚至能感受到婆婆的手在微微颤抖、手心都是湿润的。当下,张吉利向医生说明了情况,主动要求进入放射科室陪同婆婆一起手术,她虽知道辐射会对身体有影响,但是她不忍心让婆婆一个人去面对。张吉利反握住婆婆的手,轻声说,“妈,您别怕,没事的,很快就好了,您放心,我会一直陪着您。”

    在儿媳的耐心安抚下,婆婆很快平静了下来,手术过程也十分顺利。把婆婆安全送到住院病房后,手术室的一幕幕回荡在张吉利脑海里,她再也忍不住,在房外失声痛哭起来,十一针啊,每一针都像扎在了张吉利的心里。要是自己当初照顾婆婆再细心一点,兴许婆婆就不用遭这份罪了。张吉利的内心既自责又内疚,可当婆婆睁眼醒来时,张吉利已擦干了眼泪,只见她在病房内忙前忙后,一会儿帮她按摩,一会儿给她讲邻里的趣事,还多塞了几个暖手宝在被子里。出院后,张吉利每天守在婆婆床前,给她做可口软烂的饭菜、每晚为婆婆擦身、按摩,还把自己一床厚棉被加给了婆婆。经过张吉利的悉心照料,婆婆恢复得很好,脸上的伤疤也渐渐淡去。

    五代同堂的“持家能手”

    石婆婆共有6个子女,除小儿媳张吉利一家在身边外,其余子女都居住在全国各地。2013年夏天,婆婆扭伤了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张吉利的孙子才两岁,丈夫、儿子、儿媳都在上班,家中只有祖孙三人,上有老,下有小,张吉利每天起早贪黑,每天早上天没亮就起床,料理家务,等丈夫和孩子们都出门上班,她就叫醒婆婆,为婆婆洗漱、喂饭,等伺候完婆婆,她又赶着去照顾孙子,拿着读本,教孙子认字。一个多月的时间,婆婆逐渐能自理了,三哥也从武汉回家帮忙照顾,张吉利才算舒了一口气。

    每逢婆婆的生日,婆婆的子女们都会从外地赶回来,团聚在一起为老人祝寿。这时候的张吉利,不但要照顾好老人的饮食起居,还要热情招待远乡回来的兄弟、姊妹,一大家团结和睦,成为邻里之间的美谈。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张吉利总记着娘家母亲对她说的话“一定要孝顺老人,其实老人不是要吃有多好、要穿有多好,但一定要让她心里舒服,心情舒畅。”嫁到刘家四十年以来,张吉利从未和婆婆顶过半句嘴、红过一次脸,时刻关心着老人、事事顺着老人,不离不弃、任劳任怨,默默用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

(作者:李珊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