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外的暖流 ——孝南区广场街道城东社区矫正工作探访

昨天,他们因一时糊涂,人生记录中留下了追悔莫及的污点;今天,获得社会各界关爱的他们,发誓发奋图强,重新做人;明天,他们将迈着感恩的脚步,回报这个爱意浓浓的社会。

社区矫正对象,他们的生活与转化如何?6月中旬,笔者走进孝南区广场街道城东社区,触摸他们心灵的变化,探访他们改变的历程。

这里没有高墙禁锢,只有爱心家园

礼、德、和、智、诚、品……在社区矫正工作站门前,几个淡红色的大字挂在外墙壁上,格外显眼。

走进工作站,但见这里窗明几净,桌椅座凳一尘不染,各种资料摆放有序。洁白的墙壁上,写着一行温馨文字:良心是每个人心中最公正的审判官,一个人犯了错误不可怕,只要他能正视错误,勇于承担,知错能改,人生就会开出绚丽之花。

城东社区党总支书记文享芳介绍,2015年,社区成立工作站,配备了10名工作人员,目前,这里有在册社区矫正对象5人、刑释解教人员23人。自矫正工作开展以来,矫正对象表现良好。

“社区不是高墙,而是爱心家园!”社区副主任胡余毅兼任治保主任,长年同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打交道,深深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结,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胡余毅介绍,为了搞好矫正工作,城东社区聘请湖北工程学院、市司法系统的6名专家教授,义务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咨询,消除他们心灵上的阴影。与市关工委联系,邀请9名“五老”发挥余热,通过实施双向选择的认领式服务,开展“一对一”帮教活动。逢年过节,组织义工送米、送油、送资金等,努力让社区矫正对象得到物质上的帮助,心灵上的宽慰。

这里没有另眼鄙视,只有热情关怀

干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小而言之是挽救一个个迷途的人员,大而言之是维护一方平安,让人民群众和谐幸福。城东社区对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没有另眼相看,而是把他们当亲人,真诚关心、关怀每一个人。

而立之年的彭好运(化名)此前因运输毒品获刑3年半,宣告缓刑后,成为城东社区的一名社区矫正对象。

“小时候读书,自己是‘三好’学生;长大参军后,在部队是优秀战士;退伍还乡,一时糊涂参与运输毒品……”彭好运每天将自己关在家里,不愿意见任何人。

“从小就没犯过什么错,不能就这样毁了!”社区干部配合心理咨询师上门做工作,鼓励他哪儿跌倒,哪儿再爬起来。此外,社区联系辖区一家事业单位,为彭好运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在热心人的介绍下,他又有了一位心仪的女朋友。如今,彭好运劲头十足,工作出色,得到了所在单位的充分肯定。

得益于社区的关爱,刘大艳(化名)也遇到了像彭好运一样的好运。

刘大艳夫妇原本在孝感城区做小商品生意,前几年,因犯合同诈骗罪,双双判刑3年,其中丈夫收监,她自己回社区矫正。

得知老板犯事,老员工离她而去,新人信不过她,加之两个孩子没人照料,导致生意迟迟不能重新开张。正在刘大艳走投无路的时候,社区向她伸出了热情的双手。工作站成立帮扶小组,轮班为其接送小孩上学,物色6名员工到她的店里打工——她的店铺终于又开门营业了。

这些年来,在多方争取下,城东社区共提供就业机会20多个,组织技能培训10多人,争取小额贷款自主创业5人,让10名社区矫正对象、13名监狱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其中有3名未成年人还获得特赦。

这里没有自暴自弃,只有洗心革面

社区矫正对象虽然是“戴罪之身”,但在社会各种力量真诚感召和热忱呼唤下,他们曾经蛰伏的善良和正直,逐渐得到苏醒。

2016年7月,孝感遭遇六轮强降雨袭击,由于上游客水过境、下游长江顶托,澴河暴涨,越过警戒水位,越过保证水位,越过历史水位,孝感全线进入紧急状态。城东社区矫正对象自发行动起来了,成立义务突击队,连夜奔赴澴河大堤,同抗洪队伍一起扛沙袋,除险情,守大堤,直到洪水退去。

大灾大难面前,有他们坚毅的脊梁;平凡之时,同样有他们乐善好施的身影。

张华明(化名)原是一名事业单位干部,判刑出犾之后,年过半百的他没有什么技能,生活艰难。社区为他申请办理了低保,送他到驾校免费接受技术培训。现在,张华明贷款买了一辆小型货车跑运输,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社区里孤寡老人买米、买煤气、搬家具,他总是义务运输,并扛送至家里。

社区矫正对象还组织“心灵之窗志愿者社团”,逢年过节,到福利院看望老人、表演节目、打扫卫生;在学雷锋月,他们到河口大桥开展绿色环保行动,清理河滩垃圾;他们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开展交通劝导、禁鞭巡逻;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们还捐款帮助特困家庭……去年,该活动项目获评湖北省第三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三等奖。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城东社区先后被授予全省和谐社区、全省充分就业社区等称号。今年6月14日,全市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现场会还在这里召开。

(作者:陆新刚 杨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