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9时,犯罪嫌疑人罗某持刀进入孝南区卧龙派出所寻衅滋事,所长李圣雄、副所长郑汉涛勇擒歹徒身受重伤。
事发后,市领导、孝南区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医院看望慰问,辖区各村村民纷纷结队前往医院探望,“前两天还碰到他们巡逻,现在却躺在病床上,要快点好起来呀!”
两名基层民警,为什么得到群众如此的敬重与关注?
连日来,记者顺着他们工作的足迹一路采访,老百姓说:“他们就是我心中的好警察。”
面对危难——
“我能上”
3月20日凌晨3时许,九真四路一条幽暗的小巷子,远处偶有几声狗叫声打破夜的静谧。
李圣雄搓了搓冰冷的手,对郑汉涛和另一位民警说:“再坚持坚持,摸清嫌疑人的行动规律,争取全部擒获。”
3天前,卧龙派出所接到举报称,有3名外地男子入住孝感城区九真四路一小旅社,未实名登记住宿。李圣雄带队侦查,发现3人有盗窃嫌疑,迅速组建了一支“布控”小队24小时蹲守,等待最佳抓捕时机。
3月21日中午11时30分,3名嫌疑人同时现身,李圣雄、郑汉涛将他们当场抓获,成功破获跨区域摩托车盗窃案,追回两辆在孝昌偷窃的三轮摩托车。
今年1月11日,双合村一栋民房不断传来打砸、吵闹声,危险悄悄逼近。
村民小熊沾染恶习花光所有积蓄,频频向父母要钱遭拒后威胁“不给钱就烧房子”。李圣雄赶到现场时,浓烟滚滚,火势已经蔓延。
“不好!里面还有煤气罐,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他示意村民赶紧撤离到安全地带,准备冲进去时,一位村民喊道:“危险!别进去,小心爆炸!”李圣雄没时间犹豫,用衣袖捂住口鼻冲进屋内。浓烟中,他摸索着找到厨房的煤气罐,扛起来就往外跑。消防队迅速赶到,扑灭大火,化解危机。
2013年11月,市公安局发现线索:天门籍的代某、陈某有贩卖“麻果”的重大嫌疑,他们计划从云南低价“批发”毒品,运往天门地区分销。
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李圣雄参与办案,多次带队深入天门、武汉等地走访调查。经过1个多月的侦查,初步摸清该涉毒团伙多名成员的基本情况、毒品进货渠道、运输方式和销售网络。
当年12月14日,专案组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缴获毒品麻果12万颗,毒资110余万元,扣押涉毒车辆4台,一起公安部督办的特大贩毒案成功破获。
从穿上警服的那天起,李圣雄、郑汉涛就把敢担当、“我能上”当作工作信念,先后破获各类案件500余起。
面对困难——
“我能行”
树荫下,村民悠闲地围坐聊天,问起李圣雄、郑汉涛,几乎每位村民都能讲出一串故事。
“多亏了李所长,帮我办了新身份证,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双合村村民刘六虎用手反复擦拭着崭新的身份证。
刘六虎身有残疾,人口普查时出生日期登记出现差错,“被年轻”了8岁。这两年,他没少苦恼:眼看快到年龄享受农村养老保险,却担心被拒之门外。
时间跨度长、涉及部门多、取证困难,明知这事是个“烫手山芋”,李圣雄还是许下承诺,“放心,你的事我来办。”
查阅历年户籍档案,走访村干部和一些老人,他考虑到刘六虎腿脚不方便,就主动帮忙填写相关表格,补齐材料,报送上级部门审核。1个多月后,刘六虎的年龄终于更改过来。
前不久,巩固村夏婆婆因为没有户口,领不了高龄生活补贴,儿子远在东北打工,不能及时回家办理,老人心里很着急。
了解到夏婆婆的难处,郑汉涛主动走访村里所有高龄老人,多方调查取证,与上级户政部门沟通,为村里夏婆婆等4位老人办理了户口簿。
去年7月,26岁的小军(化名)吸食毒品产生幻觉自残入院,李圣雄、郑汉涛陪着治疗到凌晨,治愈后又将他安全送回家。之后的6个多月,李圣雄、郑汉涛轮流每周一次家访谈心,鼓励他不要自暴自弃。通过真诚帮教、亲情感化,小军成功戒掉毒瘾,妻子和女儿也回到他身边。
今年初,一位在新垸村务工的山东籍民工,其5岁女儿头部被狗咬伤,伤情严重送至武汉治疗。事发后,狗主人迅速将狗转移,拒不承认,拒付医药费。取证困难怎么办?郑汉涛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上门做上接01版工作,终于找到狗主人,为女童争取到赔偿款。
工作中经常遇到难题,李圣雄、郑汉涛总是说:“不要紧,我能行。”多年来,他们办理群众事务1000余件,救助帮扶群众600余人次。
面对辛劳——
“我能扛”
卧龙派出所辖区面积61.7平方公里,有31个村,总人口6.1万人。所里10名民警,人少事多,大到人命关天的刑事案件,小到鸡毛蒜皮的家庭纠纷,都得管。
4月上旬,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拖欠武汉老板20余万元工程款,双方经常发生摩擦。
“小纠纷不及时化解,就有可能演变成大案件。”李圣雄主动揽下这件“麻烦事”,利用休息时间走访两家企业,多次组织相关负责人协商,经过1个多月的劝说协调,双方终于达成共识。
5月8日晚10时,为处理汪雷村一起占用集体水沟的纠纷,郑汉涛第4次来到村民汪国安家。
门一开,汪国安不等郑汉涛开口,抢先说:“郑所长,什么也别说了,就冲你,我明天一早就把水沟的事办好。”
5月9日上午9时,郑汉涛再次来到汪雷村,亲眼看到水沟恢复原样才放心。村民汪四毛打趣:“郑所长,为个水沟你跑了多少次哦,听说你10月就要退休了,我们会不习惯的。”“就算退休了,我还是会经常来的,以后当亲戚走。”
去年腊月二十九上午,双合村熊家夫妻闹矛盾大打出手,村民劝解无果后拨打电话求助。李圣雄立即赶到,两边做工作,直到下午6时,两人的怒气才缓和下来,同意等冷静后再好好沟通。刚回到所里坐下,准备回家吃团年饭,却再次接到出警指令,一直忙到深夜,所有事情处理完,他才吃上团年饭。
24小时的值班巡逻3天一轮,经常加班到凌晨,不分“分内分外”主动“找事”……尽管家离单位不过15分钟车程,忙时却很难回去一趟,李圣雄说:“没关系,能克服。”
一年接警1300余起,走访群众5000余人,每周工作达90多个小时……李圣雄担心郑汉涛的身体,郑汉涛笑笑说:“没事,我能扛。”
接警出警,调解纠纷,走访群众,巡逻防范……马不停蹄地忙碌,他们已经成为习惯。
忙碌在所里、奔走在城乡,给辖区百姓带来安宁与平安,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是李圣雄和郑汉涛前行的动力。
■记者手记
铿锵誓言 奉献忠诚
他们的工作没有时间表,他们的奉献没有终点站。因为他们面对警徽,曾有过铮铮誓言。他们的名字叫人民警察。
“我能上”、“我能行”、“我能扛”,这样的工作信念,再难的工作都能化繁为简,再重的任务都能举重若轻。
每一个警情,都代表一份责任。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冲,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正是一次又一次尽心尽责地出警,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化解矛盾纠纷,才有了我们城市的和谐、安宁。
打击犯罪招招过硬,服务群众事事在心,李圣雄、郑汉涛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用热血和汗水铸就忠诚警魂。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