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单加密”让个人信息不再“裸奔”

    5月17日,顺丰发布信息显示,已经在部分地区开始试点新版“丰密面单”,除了原本姓名、电话等敏感字段隐藏,客户的地址信息也将由编码代替,在快递面单上完全实现个人信息加密化。

    在某网购平台看中某商品后,填写好个人基本信息与收货地址,一键下单,随后紧盯物流信息,翘首以盼;而另一边,贴着你个人信息的包裹长途跋涉,接连转手,最终被送到你家小区门口;你满心欢喜且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裹,然后随手扔掉带有你个人信息的快递外包装。相信这样的场景你一定万分熟悉。如今由于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收寄包裹成了许多人的“日常”,有的人一天收到多个包裹已经不足为奇,但你是否认真对待过那显眼但却总被人忽视的快递单呢?

    2016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与封面智库联合发布了《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该报告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快递单同证件复印件和手机并列为泄露个人信息的三大载体。高达47%的调研参与者经常将写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直接扔掉而不加处理。一方面,这反映了公民自我安全意识的欠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待个人信息态度的不谨慎,认为即使泄漏了个人信息,自己也不会上当受骗,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整个快递行业相关保护客户隐私的办法、技术以及意识的落后。

    其实,若做好相关个人信息泄漏后的严重后果以及正确处理快递外包装的办法的普及,公民是有这个意愿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做到保护个人隐私的。因此,单从快递单泄漏个人信息这点来看,笔者认为最需规范的是快递行业本身。作为要求客户提供个人信息的服务者,理当在利用客户个人信息开展业务的同时保护好客户个人信息,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早在2013年,圆通百万客户信息被兜售,引来一片哗然,一个内鬼仅仅为了一个月五百块钱的小利,就导致了13万客户信息被盗,近年来各类快递行业泄漏个人信息的事件也屡在上演。由此可见,快递行业是泄漏个人信息的重灾区,整治个人信息泄漏乱象势在必行。

    综合来看,快递行业泄漏个人信息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贩卖信息;二是信息安全防护不到位。很明显,此次顺丰所推行的“丰密面单”是针对第二个原因而产生的。将客户个人信息经过加密,快递员只有通过企业内部软、硬件,获取客户部分信息,从而让客户的个人信息不再“裸奔”,彻底阻断了别有用心的第三方通过快递单盗取个人信息的渠道。这个方法值得点赞。但可以看到,相关内部人员依旧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客户个人信息,如何规范行业内部人员行为,建立行业守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旧值得思考,并积极采取行动。值得欣慰的是,如今相关立法工作已经“在路上”,这将为捍卫老百姓的信息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后盾。

    个人信息安全事关重大,个人信息泄漏的形势依旧严峻,我们应多给个人信息“加密上锁”,彻底锁好公民个人信息。

(作者:彭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