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这充分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供给侧的方方面面,是一项新的系统工程,改革不可简单化。
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国成长为全球瞩目的第二大经济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近年来经济遭受行业产能过剩、金融风险加大,投资回报率下降、生态资源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困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反思经济增长本源、保证了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新经济治理思路,这是面对经济新常态,实现持续增长的路径抉择。
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一些简单化认识:一是思想上存在片面化认识。有些人认为管辖的区域不出油、不产钢,房地产库存也不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别人的事情,是上级考虑的问题,与己无关;或者将去产能、去库存等某个阶段性任务的完成,视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功告成、万事大吉。这实质上是机械地、孤立地理解“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是一种简单化、片面化的思维方法,没有看到各项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二是行动上存在急功近利。一些地方和部门不重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指望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贪一时一事之功,忽视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三是一些人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理解为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供给结构以实现与需求结构的对接。这确实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但若局限于此,就忽略了供给侧改革是结构性改革,没有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只做存量调整,可以不抓增量、不抓投资、不抓项目、不抓招商引资了;还有的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片面理解为“做减法”,认为去产能、去杠杆会拉低经济增速,不利于稳增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改革成效的显现是一个慢变和长期的过程,需要系统设计、兼顾存量,但更需突出重点、着眼长远。一要突出生产率在改善供给体系质量的评价功能。改善生产要素质量和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积极性的教育、创业扶持和创新孵化的基础项目。二要突出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综合功能。充分发挥产业和技术政策的引导作用和载体功能,确保精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侧管理。三要突出市场机制在选择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带动效应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协调地区间经济利益的调整,抓好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实施,深入观察和系统设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管理的全过程,避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管理走弯路。四要突出生产要素质量和数量的结合。综合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改进投资杠杆功能,改善直接融资市场的结构、运行和监管体制,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请输入验证码